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一、概述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

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预备用两课时来讲学。

《济南的冬天》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顺、山青水绿、度冬如春、漂亮·

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颂扬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济南的冬天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专门,描画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 济南的冬天》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终止全文。寓情于景,情形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颂扬的真情。

·在学习《 济南的冬天》课文时,能够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把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明白得“温晴”、“响晴”“设

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描写,情形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明白得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要紧景物的要紧特点细致描画,情形 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颂扬之情。

三、学习者特点分析

关于老舍,小孩们差不多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 浅显的了解,尽管说老舍关于小孩们来说不算生疏,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关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因

此通过本课学习,让小孩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明白得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摸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 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展 思维,启发聪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明白得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 内容。

引导学 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专门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本文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济南的冬天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验收预习

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回忆全篇,拓展延伸

作业

七、教学评判设计

将教学评判的权益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剂改进教学策略。

八、关心和总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说明所写时刻、地点的范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

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确实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终止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那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 总的观感。如此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颂扬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 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形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