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来源:好走旅游网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 理论分析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2010年我国A股633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为样本数据,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正向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绩效 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微观单元,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等。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监管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也产生了种种不良社会行为,现今社会中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社会公众造成了身心的伤害,也对涉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最早由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1954)提出。Keith Davis(1973)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经典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超过企业狭隘的经济、技术、法律要求,需要企业考虑和应对的其他事务。在理论层面上,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本质上,企业是各种专用性资产的集合体,而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则构成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各种专用资产通过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连结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并不是仅仅与股东发生交易,还与其利益相关者发生着各种交易,而有交易就会产生交易费用,因此企业与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各

种交易费用。当企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某些要求时,利益相关者就可以提高交易费用,甚至拒绝与企业合作,阻碍企业的发展。反之,企业就能与利益相关者获得共赢的局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增加股东资本回报。企业绩效的提高又为下一轮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增加了经济基础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爱护环境、忠于慈善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必然有助于公司形象的树立和提高,有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其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行业协会、政府和社区等负责,必须承担的包括经济、法律和道德等责任。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们的一言一行对其他企业乃至社会大众都有引导作用,本文以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1)企业经营绩效。本文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引用前人的衡量方法,利用企业营运指标(Output Indicator)包括销售收入年增长率(Growth Rate of Sales,GRS)、利润年增长率(Growth Rate of Profits,GRP)、总资产年收益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RTA)、净资产年收益率(Return on Net Assets,RNA)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虽然这些指标都可以单独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为了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用四个指标加权形成企业经营绩效指标。加权后的企业绩效指标衡量企业经营绩效更全面、客观,说服力更强。权重是通过德尔菲法来确定的,分别是销售收入年增长率0.3,利润年增长率0.1,总资产收益率0.4,净资产收益率0.2。影响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企业的经营绩

效由公式CP=0.3?鄢GRS+0.1?鄢GRP+0.4?鄢RTA+0.2?鄢RNA得到。

(2)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量化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年报中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字数、行数、页数或者按照企业从事社会责任的行动次数来赋予相应的数值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表现。内容分析法能将定性的文字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信息,并且分析出的结果独立性较强,缺点在于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结合前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本文选取企业年报中对股东(普通股每股收益率)、员工(工资总额占总成本的比重)、消费者(研究开发费用)、债权人(流动比率)、政府(缴纳各种税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社区公众(公益事业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的支付比重等内容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作为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

(3)企业规模。Weiner和Mahoney(1981)、Montgomery(1988)、Lee et al.(2001)都分别探讨了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关系,他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企业拥有的资源越多,越能够发挥好杠杆作用,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企业绩效就会越好,同时绩效越好的企业规模也会逐渐扩大,企业又进入下一个循环。企业规模与本研究的解释变量(即企业社会责任)也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企业规模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即规模越大的企业能为其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支持,反过来,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企业必须向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看,企业规模同时对组织其他的绩效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也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引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并用企业总资产来度量企业规模,并预计其符号为正。

(4)行业性质。研究行业性质的文献早已证明产业结构的特征是企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和营利能力不尽相同,行业属性必然会对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仔细分析沪市A股上市公司历年的年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发现不同行业在实施企业社

会责任上有着巨大的区别。据此本文将行业性质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2、实证模型和数据来源

综合现有文献的相关定义和研究设定,本文构建如下的计量模型:CP=?琢0+?琢1ZCHB+?琢2YFFY+?琢3GZBL+?琢4LDBL+?琢5SFBL+

琢6GYSY+?琢7LNASS+?琢8LN+?着

其中,CP为加权之后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ZCHB为企业的资产回报率;YFFY为改善产品和服务支出占总成本的比率,表示研发费用比率变量;GZBL为工资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LDBL表示企业的流动比率;SFBL为企业缴纳的各项税费占总成本的比重,表示税费比率;GYSY为公益事业的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LnASSET为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N表示行业属性,当样本公司属于制造业时,该调控变量值为1,否则为0。

本文的数据样本为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中国企业年鉴以及万方数据库和巨灵金融数据库。在样本选择时,为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可用性,减少其他干扰因素对模型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总样本采取如下筛选:剔除了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样本;剔除了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等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样本;剔除了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样本;剔除了既有境外股又有境内股的,面临着双重监管环境的上市公司样本;剔除了刚刚在A股挂牌上市的公司,缘由是刚上市的企业最近期间内没有公开披露的年报。经过上述样本处理,最后选取633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各变量的统计性表述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本文的实证分析数据为截面层面数据。在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分析时,数据的异方差性是导致分析结果有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在本文的分析中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回归,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异方差性对回归结果所造成的干扰。基本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在回归1中,我们只加入了与企业社会责任最为紧密的两项企业投入:税费支出(SFBL)和公益性支出(GYSY)。回归结果显示这两项最具公共性质的企业投入对于企业的绩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随后的回归2中,我们加入了其他的控制变量。在回归3中,我们进一步控制了企业所处的行业效应。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

1、企业的资产回报率

ZCHB的符号为正,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越是注重利润的创造,注重对投资者的回报,履行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企业绩效就越好。同时表明,经营管理者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勤勤恳恳,不滥用职权为自己牟取私利,大公无私地为企业作贡献,提升公司业绩,创造更多的利润并分配给股东,履行对股东的责任,企业绩效必然大跨步提升。

2、研发费用比率

YFFY符号也为正,表明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即重视对研发的投入,对消费者服务的改善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不断迎合市场的需求,针对各类消费者研发出个性化的产品,直击客户市场,使客户青睐企业,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便会扶摇直上;企业改善

服务,改进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为顾客送上贴心的服务,顾客自然会选择服务较好的企业。故可知企业在改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越大,企业绩效就会越好。

3、工资比率

虽然GZBL不是特别显著,但是其P值为0.1,表明其对绩效的影响也具有相当的解释力。GZBL符号为正,且所显示的系数值较大,说明企业给内部雇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发放给员工应有的报酬和福利、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就会形成一种激励,使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的工作,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企业绩效会相应提高,同时企业在工资方面承担的责任会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并能减少企业因员工流动而产生的外部招聘费用、管理费用等运营成本。

4、流动比率

LDBL符号为正,表明企业对债权人等合作伙伴责任的承担也会影响企业绩效。企业资金的流动比率越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周转率就越高,闲置的资金就越少,企业按时偿债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信誉度越高,同时企业筹措资金变得相对容易,能够较好地应对资金紧缺的问题,这些无疑都能提高企业绩效。

5、税费比率

SFBL符号也为正,这表明上市公司的纳税意识等对政府负责的行为能给企业绩效加分。公司按时保量地缴纳各种税费,可以使公司和政府保持一种良好关系,顺利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让企业绩效上一个台阶。

6、公益事业支出

GYSY符号为正,这表明公益事业对企业绩效有正面的影响。当公司从事慈善事业时,例如建立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帮助问题青年、从事艾滋病防治研究等,可能引起社会上某些群体的关注,经过网络和媒体的报道,形成正面的企业形象,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7、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的系数为负,与我们预期相反,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其经营绩效越差。我国大规模的企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过大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该类企业与小企业相比缺乏灵活性,因此其经营缺乏效率。

8、行业性质

行业性质变量系数为负,这表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绩效普遍较差。我国制造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为主,该类企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并大量出口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初级产品,缺乏高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其经营绩效较差。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考察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2010年633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的,并不像企业所顾虑的那样,投放资源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上,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成本。显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确实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履行社会责任依然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

原因就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弱化了企业原来的成本优势,但这种行为可以为企业重新获得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是一种战略优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就是把履行社会责任本身视作企业战略,通过对社会承担责任,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终会和企业的盈利目标一样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兰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若干问题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6).

[2] 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3] 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4).

[4]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