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热身】
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
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
C.点燃蜡烛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燃烧铁生锈 D.水的电解 干冰升华 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发光、发热、产生火焰
1
C.氧气有可燃性,是一种常用的燃料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8.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做灭火剂 C.天然气用来做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 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有氧化性 B.酒精有可燃性 C.浓盐酸有挥发性 D.浓硫酸有腐蚀性
10.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无色黏稠液体 B.熔点为-50℃ C.有慢性毒性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 ) A.金属铜做导线 B.氧气用于炼钢 C.氩气做保护气 D.天然气做燃料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石墨棒做干电池电极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
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碳酸钙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烹调食物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4.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
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稀有气体的惰性——制成电光源 B.活性炭的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C.氢气的可燃性——做火箭的燃料
2
D.氢氧化钠易潮解——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6.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化学。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归纳中,正确的是 ( )
A.H煤、O2、CH4都具有可燃性 B.H2、C、CO都能和CuO发生置换反应 C.浓硫酸、浓盐酸、酒精都具有挥发性 D.Fe、Al、Cu都能和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7.化学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吸水性、溶解性、酸碱性。 (1)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 (2)氢气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 (3)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查溶液的_______。 (4)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
18.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根据物质的性质选用合适的物质用于食品保鲜,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你认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用生石灰的原因:_______。 19.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3个有趣的实验:
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分钟后把石灰石再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③向②变红的酚酞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石灰石不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
B.实验①中,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2)通入氧气,关于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 B.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
3
C.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提高了灯焰温度
(3)在初中阶段,涉及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A.可燃性;B.热稳定性;C.酸性;D.碱性;E.金属活动性;F.非金属活动性。
在上述变化中,酒精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盐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中考预测】
1.下列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2.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3.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物质鉴别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O2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 C.用闻气味法鉴别酒精和白醋 D.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 6.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7.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4
8.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9.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 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
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 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 1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秸秆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
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5
1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 A.火上浇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
13.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 )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大理石做装饰材料 ④家中熬骨头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 A.淀粉遇加碘食盐溶液会变蓝
B.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油脂在人体内能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葡萄糖在植物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1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C.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氮气在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16.用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填空:
(1)液化石油气可以做家庭使用的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 (3)干电池用石墨做电极是利用它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
17.请在“石墨、氮气、二氧化硫、甲烷、熟石灰”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或名称)
(1)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_______。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 (3)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 (4)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
(5)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防腐,且约占空气体积78%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 18.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如:活性炭具有疏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_______
6
性。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_______。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了考虑物质的性质外,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如:_______。
19.有人将物质的化学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指自身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下图表示物质化学性质的分类与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 (1)请用以下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序号填空: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a.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b.氧化汞受热易分解 (2)请用除图中以外的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的名称填空: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0.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
21.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2011年10月4日《扬子晚报》报道,武汉一房产公司的广告气球炸伤千里之外江苏溧阳3村民。2011年11月13日晚,安徽枞阳县横埠镇新庄村村民章孝珍的家里传出爆炸声,章孝珍的头部、手部等部位皮肤多处烧伤,他家、10厘米厚的玻璃门被炸飞了20多米远,隔壁邻居家的窗户也被震坏,据调查又是氢气球惹的祸。根据材料,完成下列
-1
7
问题:
(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解释爆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什么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真题热身】
1~5 DCCCA 6~10 CDACC 11~15 ABDAA 16.D 17.(1)吸水性 (2)可燃性(3)酸碱性 (4)溶解性 18.(1)化学性质不活泼 (2)CaO+H2O=Ca(OH)2 19. (1)A (2)D (3)A C 【中考预测】
8
1~5 ADBCC 6~10 CCBCD 11~15 BCBAB 16.(1)可燃性 (2)吸水性 (3)导电性 17.(1)SO2 (2)CH4 (3)C (4)Ca(OH)2 (5)N2
18.(1)吸附 (2)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做电极等(合理答案均可,下同)价格或是否美观等
19.(1)①a ②b (2)③复分解反应 ④分解反应
20.(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比空气密度略小 (2)有毒,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21.(1)氢气具有可燃性 (2)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发生爆炸 (3)用氦气,它的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1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