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lO期 2014年l0月 黑龙江科学 HEILONGJIANG SCIENCE Vo1.5 No.1O October 2014 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陈烈,刘宇,岳增蕾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哈尔滨1 50028) 摘要:引导和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壮大,对于加快黑龙江省科技改革、完善全省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黑 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入手,研究提出加快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技术研究院: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4)10—0142一O1 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中间环节,使其成为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和技 术创新发展的必要参与体,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省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战略部署,在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产业技术创新 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建设和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基础,l ̄-r程和战 略任务。 1 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科教大省,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部 门)直属、省属、市(地)属科研院所以及众多民办科研机构,在全 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黑龙江 省科研机构也存在着如设置重复、规模小、力量分散、科研基础 条件相对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影响了 科研水平和自身的发展,削弱了科技服务能力。为此,黑龙江省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科研机构创新服务能力,依托现有高校、 省属科研机构,整合组建一批高水平的行业技术研究院,加速先 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高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科研机构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黑龙江省科学院、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省 农业科学院、省林业科学院、省水利科学院、省农垦科学院、省农 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省医学科学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服务全省发展战略与目标,在产业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发展重点产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 用,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省份一支重要的 战略科技力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发展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产业技术研究院尚缺乏整体设计,未能突出产业技术 研究院区分于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器、转化中心等的独特功能, 没有很好地体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宗旨。 2.2支持力度不强 各项投入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的需要存在差 距,针对性的研究滞后,导致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税收减免、 科研项目申请、人才引进、融资等方面受到严重制约。 2.3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够明显 产业技术研究院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单项技术或单个产 品上的突破,真正对产业形成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成果还比较 少,在对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方面做得还不够。 2.4机制创新不够 处于建设初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项目组织、技术转化、科 技金融支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需要全方位、多 维度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2.5创新人才资源储备不足 从当前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现状来看,缺少丰富 的人才资源储备,高水平的管理运营人才也迫切需要引进和培 育。 3 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宏观统筹和引导 应加强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宏观引导和配套的支 持,应把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在宏观经济引导和科技资源统筹 142 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面优先支持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设。 3.2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 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对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提出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建 设重点任务和优先支持方向,明确其通过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研发、新技术的转移和转化,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功能和 作用。 3.3提高配套支持力度 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特点,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支持。 可以把的一些科技管理和科技发展职能向产业技术研究院 延伸: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带动已有存量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推动全社会资金流向产业技术研究院。此外,还应在中介体系、 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给予产业技术研究院一定的支持。 3l4创新管理机制 要加大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探索 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机制。 全面推行项目经理和企业化管理制度,实行市场化管理,用企业 化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来推进项目实施。 3.5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对接机 制和协调机制,理顺技术转移、成果共享、利益分配、资源整合等 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 产业前景技术的遴选方面的合作,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 开发合作方式,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3.6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建立和完善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 的产学研用合作投入机制。充分利用本省引导资金的带动作用, 探索种子基金、创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型企业债券 融资、科技金融公司等试点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推进产 学研用合作,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3.7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 人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科技人才贡献积累金、研发人员能级工 资制等措施,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自主创新的人事、分配和奖励 等激励。同时,加快建立具有创新意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 伍,提高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福全,王伟光,陈宝明.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实践 j[M]北京:科技 文献出版社,2013. [2]r云龙,孙冬柏.“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Jl_中旧高校科 技,2013,(03):20—23 [3]丁云龙,孙冬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建及意义[J]中【司高校科技,2012, (0l一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