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储槽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描述
车间员工在现场进行作业过程中,管道、阀门损坏或储槽本体劣化发生液氧储槽液氧泄漏,泄漏低温液体可能喷溅到现场作业人员的皮肤上,发生人员冻伤事故。若液氧大量气化,造成局部氧浓升高,人体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导致氧中毒,出现胸闷、头晕、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现象。 风险种类 低温灼烫、窒息、火灾 易发生区域 液氧储槽区域 低温液体冻伤会伤害人的皮肤,产生强烈的灼痛感,泄漏如严重程度、影 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低温液体急剧气化扩散,易造成周围作响范围 业人员严重冻伤或中毒和窒息,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液氧泄漏对现场设备造成氧化腐蚀,影响车间氧气的供应。 液氧泄漏事故中现场救援处置不当,未使用防爆工具或接触可能引发的次 油脂,可能引发火灾事故造成设备、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毁生衍生事故 坏,并使整个生产系统陷入瘫痪状态。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制氧车间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序号 1 职务 车间主任 姓名 孙伟
2 3 4 5 6 副主任 责任工程师 安全员 消防队 医务室 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现场总指挥:车间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泄漏事故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做好现场人员救护及设备抢修的指挥,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应急扩大后,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动下,组织车间人员作为主要救援力量之一参与救援。
(2)副总指挥:车间副主任职责:协助车间主任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车间主任不在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3)责任工程师、安全员职责:协助车间领导做好现场安全落实工作,组织车间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救援队伍:车间人员、消防队职责:主要负责救援工作。
(5)医疗救护组:车间人员、医务人员职责: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及送入院治疗的协调工作。
(6)监测小组:车间人员职责:负责泄漏区域氧气浓度的监测工作。 (7)现场处理小组:车间人员职责:根据应急处置组长的指挥,做好工艺方面、设备方面对事故初步控制措施的现场实施。
(8)警戒小组:车间人员职责:对事故周边区域实行交通管制,设置警戒线、警戒标志,对区域内无关人员及周围人员进行疏散。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发生液氧泄漏事故后,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将情况向班长汇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现场如果有人员受伤,应及时将受伤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并进行紧急救治。
(2)当班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报告车间主任,在车间主任到达事故现场前,组织疏散周围人员,并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如伤情严重,拨打医务室电话或呼叫外部医疗援助,并安排人员做好医疗救护人员的引导工作,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报告消防队。
(3)车间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泄漏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求,决定是否启动本方案。 (4)应急处置方案启动后,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根据组长指挥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应急救援过程中,车间主任要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求,决定是否需应急扩大(事故一旦超过车间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请求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人员救护处置措施
(1)迅速撤离液氧储槽区域,将受伤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上风向)进行隔离,并对受伤人员做先期处理。
(2)现场如有人员冻伤,应立即除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温水(35—45℃之间)浸泡伤口进行复温,再涂抹冻伤膏。如出现重度冻伤,应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3)现场如有人员出现氧中毒,将人员撤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畅通,如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向公司医务室报告,或拨打120呼叫外部医疗救护,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前或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不得终止施救。
3.2.2工艺控制处置措施
(1)如果为液氧管道泄漏,在中控室DCS上全开液氧储槽放空阀,全关液氧储槽进液阀,同时关闭泄漏管道根部阀,防止泄漏事故扩大。
(2)如果为液氧阀门泄漏,在中控室DCS全开液氧储槽放空阀,全关液氧储槽进液阀,同时关闭泄漏阀门根部阀,防止更多的液氧泄漏。 (3)如果为液氧储槽本体劣化泄漏,中控室DCS关闭储槽送液阀停止向储槽内部送液,通过水浴式汽化器气化及液氧槽车外放降低液氧储槽液位,严重情况下停止空分生产。
(4)根据事故影响情况,通知调度液氧储槽事故可能会造成氧气供应中断或降低,做好应急准备。 3.2.3事故控制处置措施
(1)迅速查找泄漏源,迅速关闭根部阀门,防止发生更大的泄漏。 (2)救援人员进入泄漏区域前测量氧气浓度,根据测量结果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止出现氧气中毒事故,造成伤害扩大。
3.2.3.3疏散液氧泄漏区域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并对现场进行警戒隔离,禁止非救援人员出入。
3.2.4消防处置措施液氧泄漏后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在处理时要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质工具,救援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鞋。如果是液氧管道泄漏,在维修前先对管道进行氮气置换。周围严禁有产生明火或火花(火星)等作业,现场准备好灭火器,并对泄漏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3.2.5现场恢复处置措施对泄漏区域维修完成后,恢复相关阀门为正常状态;检测泄漏区域氧气浓度,检测合格后关闭救援程序,做好现场“5S”清理;对救援过程中使用过的应急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
3.3泄漏事故发生后,事故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将情况向当班班长汇报,如情况严重可直接向车间主任汇报,车间主任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应急赶赴事故
现场(车间救援人员联系方式见上表)。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包括: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危害、伤亡情况以及目前已采用的处理措施等。汇报时要简明扼要,说清重点。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如耐低温手套、空气呼吸器、防静电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在使用前应检查其有效性,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防护用品。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抢险救援器材不得与泄漏物质的性质相抵触,并采用防爆器材,以免发生次生事 故,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救援器材。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处理泄漏物质应谨慎小心,不得盲目采取措施,防止泄漏量的扩大;进行救援及疏散时把握风向,救援时尽量站在上风向进行,人员疏散时应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进行疏散。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当发生冻伤事故后,用温水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根据事态的发展,如泄漏点扩大或无法在短时间控制时,应立即扩大应急范围,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指挥救援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待命。 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应急结束后集合并清点人数,对在救援中接触液氧的人员进行医疗观察;清点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或维修。 4.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泄漏区域30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液氧排放口附近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所
有参与救援的人员在救援结束后要进行吹扫,用空气吹除衣服上吸附的氧气,防止衣物易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