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原本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记得老人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小的时候不会玩儿,大了不让玩儿,到老的时候想玩儿又玩不动”。由此看来,这个“小的时候,不会玩儿”,可能指的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大了不让玩儿”是指中学阶段了。孩子到了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发,逐渐的会玩儿了。随着知识的积累,兴趣的发展,有的时候,见什么都有一种好奇心,自己也总想动手做一做,因此玩儿的技巧多了,玩儿的欲望也更强了。然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家长、老师开始约束起来。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玩儿,不让外出,不让与同学来往。更有一些家长在放学后干脆看着孩子学习。很多学生对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感觉是又苦又累。有的渐渐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生与家长之间还形成了一种逆反心理,于是很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随之产生。
其实,人在一生之中都离不开玩儿。从小开始,婴幼儿的玩儿、少年儿童的玩儿,不仅是在长身体,而且也是孩子通过动手、动脚和动脑的协调活动来增长智力和技能。中年人的玩儿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休息,老年人的玩儿是为了娱乐,健康长寿。
孩子正是身心发育、成长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视野开阔,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不断增加,会促使他们常常异想天开,不但时常编织着自己美好的未来,而且对什么事情都好奇。他们想玩儿的内容也丰富了,玩儿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贪玩的欲望也比小的时候更加强烈。孩子们的玩耍除了参加一些一般的文体活动、人际交往活动之外,有时候是与其知识增长、兴趣、爱好有关。有时为了证实或实践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时出于好奇和对生活中一些技能的探讨,还有的时候是自己偶尔发现了什么,于是就动手去试试。对此,却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反对。自从孩子上中学以后,看管得也严格了,有时间就得学习,不给孩子玩儿的时间,使很多孩子都感到上中学这样累,一点“自由”也没有。
家长不让孩子玩儿,从客观上能够理解,由于绝大多数家长不懂得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不懂得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学习是重要的职责、玩儿是他们的天性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地认为,孩子进人中学,学习的课程紧,内容多,应该是没有时间再去玩儿了。再则,家长迫切地盼望自己子女成才,所以
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当看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看到孩子在玩儿,立即脾气发作,轻则训斥,重则打骂。
青少年成才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通过他们孜孜不倦的学习。另一个成长和获得知识的渠道,就是各种校内外、家庭、社会的活动,包括青少年感兴趣、爱好的游戏和玩耍等活动,也是成长所必需的一个方面。可二些家长由于不懂青少年身心发育成长的规律,只在第一渠道上下工夫,把孩子的第二成长渠道给堵死了。结果就像人的一个循环系统遭到堵塞一样,导致这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在家长封闭式的管教中只是一味的死读书,读来读去感到心烦、厌倦,于是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逆反心理。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章来源:学习机哪种好_学习机销量排行榜10强_学习机品牌http://xianwufa.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