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选出填在下面表格中或涂在答题卡上。多、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同学们练习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不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一位中学生身高约1.6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3. 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结果分别为304.4mm、304.7mm、304.5m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 304.53mm B. 304.4mm C. 304.5mm D. 304.7mm

4.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小 B.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5. 图2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象(在标准大气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100℃

B. 其中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

D. DE 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6. 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联系错误的是

【 】 图2 A. 露的形成──液化;放热 B. 霜的形成──凝华;吸热 C. 河水解冻──熔化;吸热D. 湿衣服晾干──汽化;吸热

7. 下面是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的实验过程,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 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再读数

8. 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B.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

C.冰雪消融 D.冬天的早晨,地面出现白白的一层霜 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0. 演奏同一乐曲时,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生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11. 图1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1

图1

12. 天津市近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 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 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 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

1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 10m/s B. 7.5m/s C. 5m/s D. 不能确定

14.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先液化后蒸发 B. 先升华后蒸发 C. 先液化后升华 D. 先凝华后升华 15. 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放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放热

16. 如图2所示,在敞开的锅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随火的大小变化忽高忽低

图2

17. 霜的形成属于下列现象中的哪一种( )

A. 凝华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固现象 D. 熔化现象

三.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六月的三岭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2.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_______形成的。

3.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______(填“大”或“小”),

女高音的音调______(填“高”或“低”)。

4. 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约为80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 5.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并写出换算过程 10m/s = = km/ h。

2

6. 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144km/ h,读作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7. 摄氏温度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一百度。 8. 图3中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t甲 ℃,t乙 ℃。

图3

9.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填写序号)

10.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若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

11. 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的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12. 某运动员在一次100m比赛中,前5s钟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终点,则这个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 m/ 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 s。

13.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表明了用 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4.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 。

15.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1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大。

17.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2km/h合____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h,

则汽车行驶了________km,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__为参照物. 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

18.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

19.物理学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 的 性。

三. 简答题(本题4分)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3

四. 实验题

31. 下表是李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此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温度/℃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60 65 70 75 80 80 80 80 84 88 (1)此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的根据是 ; (2)此种物质的熔点是 ℃;

(3)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为 min。

五. 计算题(共20分。解题中要求有公式,数据代入过程,最后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1.(7分)汽车司机坐位前面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6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经过45min能行驶多远?

图6

2.(7分)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6cm/s,爆破者点燃导火索后以5m/s的速度奔跑,爆破者要在导火索燃烧完毕前跑到500m处的安全地区,他应选择长度为多少的导火索?

3.(6分)一列长210m的火车,在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某人听到笛声38.5s后,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若火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且保持不变。

求:(1)火车从刚进入到全部驶出隧道所需的时间;

(2)此时空气中的声速。

4.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12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12乙所示。

⑴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了解哪些信息?

⑵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12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 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⑷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

图12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