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终于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以各种图片、表格、口诀,力求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大家好好看啊,也可以提点建议哦! 人解学习小组 负责人:郭芃菲
组员:王馨苒,吴凌云,何佳谕,李泽培
第一章 骨学
分类 种类 长骨(一体两端)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形状 长管 分布 四肢 附 体:骨干,内有骨髓 端:骺 干骺端(骺软骨—骺线) 例如腕骨跗骨 起保护作用,例如颅盖骨和肋骨 含气骨:有与外界相通的腔洞,如上颌骨 籽骨: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髌骨是最大的籽骨 构造 构成 分类 骨密质:骨表面;扁骨(内板、外板)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 骨松质(板障):骨小梁,内部 骨膜 纤维结缔组织,被覆于除关节面外骨的内层(形成层) 表面,含神经、血管、淋巴管 骨内膜(结缔组织膜) 两者能分化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重塑骨 外层:致密 骨髓 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 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红细胞、幼稚型细胞,红色,有造血和免疫功能。在长骨骺内终生存在—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像 黄骨髓(5岁以后):无造血功能,能转化成红骨髓 立方体 板状 不规则,如椎骨 成群分布于连接牢固运动灵活的部位 参与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 骨质 骨组织
■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等,构成骨的支架,弹性韧性。—脱钙骨,保持形状 柔软有弹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坚硬挺实。—煅烧骨,形状不变,脆而易碎
■骨的发生(中胚层的间充质)和发育
膜化骨:骨化点-增生-骨质-间充质膜成为骨膜-骨膜下的成骨细胞形成新骨使骨变 厚-骨化点边缘形成骨质使骨变长。颅顶骨和面颅骨
软骨化骨:软骨雏形—初级骨化中心出现,骨领形成—血管入侵,骨髓腔形成—次级 骨化中心出现—长骨生长,不断加长—成骨。四肢骨(锁骨除外)和颅底骨
■骨的可塑性
椎骨(幼年时为32或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成为骶骨,3~4块尾椎成为尾骨) 一般形态 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椎孔、椎管 椎弓:弓形骨板,椎弓根、椎间孔、椎弓板,7个突起(棘突、横突、关节突) 分类 形态特征 胸椎棘突较长。有上下肋凹 12块 颈椎7块 椎体较小,椎体钩,椎孔较大,横突孔,棘突较短末端分叉。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枢椎(齿突)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乳突,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椎间穿刺术 岬、横线、骶前后孔、骶管裂孔、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骶粗隆 尾骨尖、尾骨角 基本形态是由先天决定;微细形态构造受内、外环境影响; 躯干骨(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参与构成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 腰椎5块 骶骨 尾骨 胸骨 长方形扁骨,胸骨柄、胸骨角、胸骨体、剑突 肋 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肋角 肋软骨: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 先天变异: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
部位 脑颅额 骨 骨 颅的前上方 组成 额鳞 眶部 鼻部 筛脆弱的含骨 气骨,两眶之间,额骨和蝶骨之间 筛板 各部分形态 贝壳状的扁骨、额结节隆起、额窦 水平位的薄骨板—眶上壁 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接 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鸡冠 垂直板 自筛板中线下垂 筛骨迷路 垂直板两侧,筛窦、上中鼻甲、眶板 中部立方形骨块,蝶窦、垂体窝 颞面、眶面,圆孔、卵圆孔、棘孔 构成颅前窝和眶上壁的后部,与体的交界处可见视神经管、眶上裂 内外侧板、翼管 外耳门前上方、颧突、关节结节、下颌窝 蝶颅底中央 骨 体 大翼 小翼 翼突 颞颅骨两骨 侧,延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 鳞部 鼓部 弯曲的骨片,围绕外耳道 岩部 茎突、乳突(细长骨突) 枕颅的后下骨 部,呈勺状 顶颅顶中骨 部,左右各一,外隆内凹,四边形
枕骨大孔、椭圆形关节面枕髁、枕外隆凸 两块顶骨间以矢状缝相连,前方通过冠状缝与额骨相连,后方通过人字缝与枕骨相连
面颅骨 下颌骨(最大的面颅骨) 下颌体:弓状板,下颌底、牙槽、颏隆突、颏孔 下颌支:上耸的方形骨板,咬肌粗隆、冠突(前方)、髁突(下颌头,下颌颈)、下颌切迹、下颌孔、下颌小舌 舌骨:下颌骨下后方,大角、小角 梨骨:斜方形骨板,组成骨性鼻中隔后下份 上颌骨(成对,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的面颅骨相接)一体四突 上颌体:上颌、眶下孔、眶下沟、泪沟 额突: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 腭突:由体向内水平伸出,于中线与对侧腭突结合,组成骨腭的前份 颧突:伸向外侧,接颧骨 牙槽突:由体向下伸出,下缘有牙槽 腭骨:成对,L形,位于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水平板(骨腭的后份)和垂直板(鼻腔外侧壁的后份) 鼻骨:成对的长条形骨片,下窄上宽,构成鼻背的基础 泪骨 下鼻甲
颧骨
颅的整体观 视形状 角 顶卵圆形,前窄后宽,光面滑隆突 观 结构 顶结节为中央最隆突处,顶孔在矢状缝后份两侧 冠状缝:额骨与两顶骨连接处 矢状缝:两顶骨连接处 人字缝:两顶骨与枕骨连接处 后可见人字缝和枕鳞 面观 内凹陷,上矢状窦沟,颗面粒小凹,动脉沟 观 枕外隆突、上下项线(隆突向两侧的弓形骨嵴 颅前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额嵴、盲孔、鸡冠。筛板有筛孔通鼻腔。 颅中窝:由蝶骨体、大翼、颞骨岩部构成 颅后窝: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构成 侧主要是上颌动脉、上颌神经的分支和翼腭神经节。 面 观 前 颅的前面,中央有骨性鼻腔。骨性鼻腔的外上方为左、右眶腔;下方为口腔。 面 观 外 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结构复杂,有许多神经血管通 面过的孔裂。 观
上肢骨 上肢带骨 锁骨=胸骨端(内侧)+肩峰端(外侧端),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是唯一直接与躯干相连的上肢骨 肩胛骨:肩胛下窝、肩胛冈、冈上下窝、肩峰、喙突、脊柱缘、腋缘、下角为计数肋的标志、关节盂、盂上下结节 肱骨=肱骨头+肱骨体+肱骨髁。上肢最大的管状骨、解剖颈、大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绕神经沟、肱骨小头、内外上髁、尺神经沟、肱骨滑车 自由上肢骨 桡骨:前臂外侧,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骨间缘、桡骨茎突、尺切迹 尺骨:前臂内侧,滑车切迹、鹰嘴、冠突、尺骨粗隆、骨间缘尺骨头、尺骨茎突、桡切迹、 手腕骨(8块):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腕骨沟、腕骨间关节、桡腕关节、。舟骨骨折最常骨 见 掌骨(5块):近端为底,远端为头,中间为体 指骨(14块):为长骨,拇指两节,其余为三节—近节中节远节指骨,近端为底,中间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粗隆
下肢骨 髋骨 (不规则骨,髂骨(髋骨上部):髂骨体+髂骨翼,髂嵴、髂前(后)上(下)棘、髂结节、坐 下闭孔,左右髋骨 骨大小切迹、髂窝 肢与骶骨尾骨围成带骨盘) 坐骨(髋骨下部):坐骨体+坐骨支,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坐骨结节 骨 耻骨(髋骨前下部):髂耻隆起、耻骨上下肢、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 骨联合面。活体有闭孔膜封闭 髋臼(朝向下外的深窝):髁、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月状面、髁臼窝、髁臼切 迹 自由下肢骨 股骨:最长最结实的长骨。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颈干角为股骨颈与股骨体的夹角、大小转子(大 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转子间线和转子间嵴间为股骨粗隆是骨折多发处、粗线、滋养孔口 朝下、内外侧(上)髁、髁间窝、髌面 髌骨:最大的籽骨。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能保护膝关节,避免股四头肌腱对股骨髁 软骨面的摩擦,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胫骨:小腿内侧,粗大,为小腿主要承重骨。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腓关节面、胫骨粗隆、骨间缘(小 腿骨间膜附着)、内髁、腓切迹、滋养孔开口向上 腓骨:细长,腓骨头、腓骨颈、滋养孔开口向上、外髁膨大 足骨 跗骨(7块、短骨):一二三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前列:外中内侧楔骨和骰骨 中列:足舟骨(舟骨粗隆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后列:距骨(前宽后窄的距骨滑车)跟骨(隆起的跟骨结节)。跟骨骨折常见 跖骨(5块):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远端为头,中间为体。第5跖骨粗隆 趾骨(14块):拇趾两节,其余为三节。第5趾骨的远节趾骨很小,与中节趾骨长合
2014级补充 颅底内面观
注意盲孔,圆孔,卵圆孔,棘孔,内耳门,舌下神经管内口,破裂孔。
注意棘孔,破裂孔,茎乳孔,外耳门,卵圆孔切牙孔,腭大孔
骨学考点练习册部分解析 错误更改
1.P8 颅部分中面颅骨是15块而不是23块。
2.P17 单选题2的解析,二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而不是板。 3.P27 多选4 B选项 应为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课堂重点
1.颅底内面观 2.颅底外面观
准确地辨认各种孔洞。哪些孔洞在内面观中看得到而在外面观中看不到,哪些孔洞在外面观中看得到而在内面观中看不到。 3.骨头的形态特征
练习册部分题目提示 自测选择题 单选
12.颅骨为23块不规则骨和扁骨构成。脑颅骨不仅仅只参与构成颅腔,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构成脑颅,其余构成面颅。然而,面颅骨之参与构成面颅。 多选
5.红骨髓中含有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血细胞。 16.成对的脑颅骨只有顶骨和颞骨。
19.翼腭窝的特点: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颚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圆孔通颅中窝,向下移行于腭大管。 21.额骨参与构成颅底,参与构成颅前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