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睹弗9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0umal of Tmyuan Urban Vocafion ̄Coneg 总第170期{m 期 企业一线员工创新的路径探索 王娜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一线员工在企业创新中往往不被重视,但大量事实表明,很多创新都源于一线工人,他们是创新 的重要力量。企业要重视并发挥一线员工创新的作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制度和构建公平 的考核机制来探索企业一线员工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一线员工;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5)9-0159—03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可能更侧重于物质激励,这也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制造业面临着很大的 是最贴近员工需求的。事实上,对于一线员工而言,他们 、一线员工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挑战,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很多 的创新动机最为根本的还是增加工资及奖金收入。而现 高层管理者会认为只有高精尖人才才会有创新,生产一 实表明,两种激励方式要相得益彰,不仅从物质上保证,更要 线员工创新水平很低,创新能力很少,不可能对企业的 从精神上体现出企业对仑撕人才自鳓和关 。 创新有所影响,因此不重视生产一线创新。他们在企业 第一,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最普通的激励方式,也 中人数比重最大,其工作质量,特别是创新性的工作能 是最常使用的激励方式。它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提高员工 力和方法是企业在市场浪潮中能够充满竞争和活力的 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来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 重要因素。一线员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只要工作中 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收效最快。一线员工相对来说,收 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也能充 入偏低,最为关注的可能就是收入问题,因此企业应该 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物质激励来激发一线员工创新的潜能,将其创造性 在解放初期,一线员工受教育的程度比现在的一线 充分发挥出来。为鼓励一线员工创新活动,可以提供因 员工还低,但他们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中所进 发的创新能力令人感到惊讶。例如,只有初中学历的集 装箱吊卸工人许振超,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自学英语和 钻研图纸,从普通工人到技术主管,被称为产业工人的 创新活动而加班的加班费、慰劳金等,或者提供一些免 费的加班餐等。当员工在创新活动中获得重大突破时, 可以组织外出旅游的方式来奖励。在建立物质激励时, 可以根据技术工人的技能和创新贡献来划分收入等级, 楷模;还有不断攻克质量难题的三一重工车身公司组焊 同一岗位工作年限特别是创新成果不同,收入待遇也不 班班长林义刚;王洪军是一汽集团的首席钣金技师,工 同,对于在创新活动中有重大突出表现的可以设定类似 作中不断创新方法,为一线工人树立了榜样,获得了国 家科技进步奖,同为一汽集团的点焊操作工齐嵩宇也同 时捧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厦门港务集团海天 集装箱公司普通维修工冯鸿昌让德国专家对其创新惊 技术能手、技术带头人等职位,享受特殊的待遇。为了发 挥一线员工创新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许多 世界知名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奖励措施。比如日本的丰田 汽车公司针对一线员工的小发明、小创新以及合理化建 叹不已……综上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不少一线工人创 议会给予物质性的奖励。 新能力很强,只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创造条件,他们就能 第二,晋升激励。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人 发挥出想象不到的作用。因此,企业高层应摆脱固有的 们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对于一线员工来说,经常会出 错误观念,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他 现跳槽换工作的情况,主要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 们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不好,而且工作晋升的空间很小,这样干下去前途很渺 二、建立发挥一线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 茫。多数员工内心中都有安于现状的心理成分存在,他 线员工创新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 们的晋升空间很小,目标模糊,总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 人的创新动机,因此,企业要不断为每个员工提供满足 在职业上的发展前景也很渺茫。因此,在工作中可能会 其需要的机会和场所,建立发挥一线工人创新的激励机 缺少创新的动力。动力不足,很难有所创新。如果企业提 制。在建立激励机制时首先要做到公正公平、科学合理, 供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而且有不断晋升的空间,那么 一一切都在透明的环境下进行,避免人情、关系等。大部分 员工就会踏实工作、不断创新。相对物质激励,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880115) ・159・ 更加看重的是自己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所 险、假期、休假等福利制度,以及提供齐全的工作配备即 以,企业应为一线员工特别是有所创新的人提供更多的 工作必需的条件、设备及其他资源是否配备齐全、够用。 晋升机会。比如,一线员工在工作中多次发明创造、工艺 在团队合作方面,企业应该通过实行员工经验和知识创 改进等,不仅有物质激励,还要有晋升激励,充分挖掘他 新的分享机制,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接受 们的创新潜能。 新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共享和团队 第三,情感激励。情感激励顾名思义不是物质上的 合作的能力在员工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奖励,而是在情感上多加以关心重视,给予更多的信任 其次,构建利于员工创新的沟通平台。创建沟通平 和理解,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技术成果得到外部企 台有利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直接对话,有利于员工与员 业同行的认可等。企业要一视同仁,不能带着有色眼镜 工之间的交流互动。一线员工在创新中最怕的就是无 来看待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要让他们感觉到平等,当 助,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和理解,得不到上级的及时干预 员工取得成绩时,要欣赏和赞扬。当一线员工在工作中 引导。为了能够在创新中得到领导的及时支持,管理沟 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取得了工艺改进、发明创造等突 通顺畅,就需要创建利于员工创新的沟通平台。沟通平 出成绩时,领导的赞赏和表扬,可能比物质激励在此时 台的形式多种多样,也可效仿其他企业的模式,比如设 起到更大的作用,他们会深深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会在创新之路上充满无穷的动力,而且在精神和心理上 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企业要不断为员工创造条 件,提供他们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才华得到不断施展。 采用情感激励,得到企业的尊重和认可,一线员工才会 有更大的动力去认真工作,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创 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是一条漫长而充满坎坷的道 路,如果在这条道路上创新人才没有得到企业的积极鼓 励,没有得到其他同事的理解支持,那么他们的自信心 就会被削弱,时间久了创新的积极性就淡了,动力就没 了,也会走上一条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道路。 第四,培训激励。培训激励也是精神激励的一种方 式,它主要通过培训及经验交流的形式来提升一线员工 的业务技术水平,使一线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多的发展机 会。对于一线员工来说,他们的学历一般不高,技能有 限,自身也需要通过不断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种培训激励,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培训学习,而更多 的是走出去,比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其他企业去学习 参观,培训交流。因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比高额的薪 水更具吸引力的是培训激励。企业可以根据创新贡献大 小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继续教育等。在国外的一些企 业中,把企业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写在企业的经营计划 里。它是激励员工创新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福利。 通过培训,激励更多的创新人才不断转变思路,不断更 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建设一线工人创新保障制度 要培养一线工人不断创新,首要的是建立合理、完 善的企业保障制度,这是实现企业创新人才能力素质提 高的重要影响要素。针对创新人才的发展,有效的企业 保障制度不仅是为员工提供更多工作中的满意度,还要 构建有利于员工创新的沟通平台。 首先,提供高满意度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一线 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有所创新,就要先保障对工作的 满意度,包括营造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 系,从而提高其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在待遇方面,提高 创新人才的待遇满意度,包括工作的休息制度,薪酬福 利的满意度,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加班制度,医疗和保 ・160・ 立“高层领导信箱”、开放式办公、“员工探讨”、提交改善 提案等活动。或者设立改善提案评审委员会,鼓励改善 小组等不同形式的运行模式。上级管理者也要真正参与 进去,把这种创新和改善当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而不 是敷衍了事,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员工及时反馈 改善过程,要不断激励员工善于打破常规。要包容错误, 鼓励创新,协调一线员工问矛盾和意见,有问题及时与 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员工理清思路,鼓励员工大胆 提出创新思路和方法,使员工意识到企业从上至下重视 创新。建立创新沟通平台,一方面一线员工可以方便寻 求企业管理者的支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各种创新 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平台使各级管理者更好地 了解现场的问题,更好地对待一线员工的声音。而且也有利 于一线员工互相学习,了解其他员工的创新成果,避免创新 活动重复低效,有效进行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活动。 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为了促进一线员工创新,解决企 业生产技术棘手问题,攻克技术难关,构建了如技术攻 关搭建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如北京东方光电科技有 限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提升,激励员工积极 提出改善方法,已取得初步成效,一线员工改善提案量 已突破月均1000件。还有如宝钢早在1999年就成立职 工创新小组,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创新保障和创新激励体 系,不同贡献不同奖励,还设置了技能专家、首席操作岗 位等,为一线员工的创造革新开辟保障道路,创造了宝 钢“蓝领创新”奇迹——每天产生专利4件。 四、构建公平的考核机制 创新人才的绩效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很难量化的,因 此企业对于创新人才的考核要有侧重性,不能拘泥于一 般形式,考核机制要灵活,考核内容要设置合理。在考核 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全面、有效,针对创新人才要特别 考量其创新性贡献。需要强调的是,在考核过程中要做 到执行过程公正、公开、透明,避免因人情世故、评价标 准不一而出现不公平的状况。因为这个绩效考核关系到 一线员工薪酬待遇、职位升迁和岗位调动等,对他们的 职业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所以,在绩效考核过程 中,这种公平、公正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考核 结果的可信和有效,而且还关系到企业在用人、留人过 2015竹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170期{Ⅲ 。期 oum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 ̄CoUeg !斫 期 基于4P营销理论下的逆市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朱 丹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f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国内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房地产 行业发展体系中,房地产营销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房地产行业竞 争加剧、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等,导致房地产营销问题日益突出,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持续、稳 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基于此,为改善房地产以销售为主的传统营销模式,在逆市房地产市 场营销中引入了4P营销理论,以实现房地产营销过程中渠道多元化、产品多元化、促销模式多元 化以及定价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4P营销理论;逆市;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3—0046(2015)9-0161—02 我国房地产营销理论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形 业为实现目标市场的营销目标,实施组织商品实体流通 成和发展,随着近三十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和分销渠道方式,例如网点设置、商品流转环节以及渠 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房地产营销提出了更高要 道覆盖面等;促销策略主要指的是企业以利用各种信息 求。在此阶段,房地产的营销也经历了“产品导向营销” 传播手段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的方式来 “概念营销”“全程营销”“综合营销”等四个阶段,房地产 实现其营销目标,例如人员推销、宣传广告、公共关系以 营销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房地产 及营业推广等。 营销理论中,包括M—M营销理论、CS营销理论、STP营 根据现在企业发展特点以及企业管理者管理思路, 销理论以及4P营销理论等,其中以4P营销理论最为典 现行的4P营销理论对企业营销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 型。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竞争加剧、规范性制度约束 为:(1)在产品方面,以产品的品牌、服务、实体及包装为 增强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营销进入了逆市。而通过引入 主,实现产品营销目标;(2)在价格方面,企业结合市场 4P营销理论,有效地改善了房地产以销售为主的传统营 对产品进行相应的调价或定价,例如利用折扣、代金券 销模式,实现了房地产营销过程中渠道多元化、产品多元 等方式实现营销目标;(3)在渠道分销方面,主要选择科 化、促销模式多元化以及定价合理化的发展。 学合理的渠道类别、渠道地点以及运输方式实现营销目 一、4P营销理论概述 标;(4)在促销方面,主要以销售人员推销或者宣传广告 4P营销理论最早由美国人杰罗姆・麦卡锡在2O世 推销方法,促进企业营销业绩上涨,并实现营销目标。 纪60年代提出,他将企业营销要素归结于四个基本策 二、当前房地产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略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房地产行业发展日渐成熟,房 销(Promotion)。其中,产品策略主要指的是企业提供的 地产营销理论体系在房地产行业营销和销售中起到了 有形和无形成品,包括产品相关规格、质量、品牌、品种 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竞争加 等,并实现目标市场的营销目标;价格策略主要指的是 剧、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营销进入 企业为实现目标市场的营销目标,根据市场规律,对产 了逆市,并且房地产营销过程中问题日益突出。下面结 品进行价格制定和价格变动等;渠道策略主要指的是企 合4P营销理论,对房地产营销问题从从产品、价格、渠 -— -+*—- -+-+-+-+一+ 程中的诚信问题。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中,如果企业出 人才培养的角度,不断完善能够发挥一线员工创新的激 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那么员工势必对企业信心 励和保障制度,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更加符 丧失,也会削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会认 合一线员工特点的创新路径。 为工作中的创新没有价值,不会对他的职业发展产生任 何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麻木,甚至跳槽换工作。 参考文献: 总之,一切要为企业发展着想,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 [1]李丽辉,宋学春.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 .人 民日.;}艮,2004—04—20. 考虑,根据创新人才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方案实施,构 建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这样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 [2]彭永一线工人也有创新的优势 工人日报,2012—03—13. [3】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 吴贵明,赖宝珍,钟洪亮.制造企业一线创新型人才成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创新竞争中取胜,必须站在 长的影响因子研究——基于厦门市421份问卷的实 证分析[J].东南学术,2013(2).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