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0年9月 河北学刊 Sep.,2010 第30卷第5期 Hebei Academic Joumal V0I.30 No.5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 余中东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中国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既是应对能源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推 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战略 [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江西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2009ZDR18300) [作者简介]余中东(1974一),男,江西省鄱阳市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 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OLO)O5—0144—03 [收稿日期]2010—05—12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太阳能拥有“取之不 3.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中国在中下游的优势 尽,用之不竭”的强大优势,是解决全球能源问题最有 强于上游。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多数进入的是位于后 前途的替代能源。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太阳能将占 端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环节,而主要原料一 人类使用能源的35%以上,成为第一大能源。中国加 晶体硅的生产技术,则牢牢把握在美、日、德等国家手 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既是应对能源 中。中国在多晶硅环节不具竞争优势,在建的多晶硅 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新兴 厂多数采用西门子改良工艺,成本高,污染严重。而下 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游电池封装产业,生产工艺发展最为成熟,优势比较明 显。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_竞争日趋激烈,光伏产业面临整合。由于竞争 1.中国已成为光伏生产应用大国。2009年,全国 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加快,从2009年起供给将超 多晶硅产量已达到1.8~2万吨,形成15—20万吨左右 越需求,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购并或倒闭,存活下来的 的产能。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能突破3200兆 企业也将面临过度供给所带来的毛利压力。 瓦,光伏组件产量为2500兆瓦,均占全球的三成左右。 5.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光伏企业产业链面临局 中国的尚德、晶澳、天威英利等企业已进入世界前十 部调整。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 名。2009年,随着中国光伏刺激政策的出台,2009年安 件、应用系统等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 装量将超过20万千瓦,安装规模同比增加200%以上, 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随 是过去几十年累计安装量的总和,在全球光伏市场所 着业内厂商对上游利润的逐渐摊薄预期,将会有越来 占份额将由2008年的0.8%上升到2.7%左右,并首次 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下游。上游厂商和风险投资 跻身世界前十大光伏市场行列。 将会加大诸如太阳能电池片与应用系统等中下游环节 2.多晶硅产能过剩,行业洗牌在即。随着2009年 的资本投入,产业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中国各地新建多晶硅产能集中释放,供应过剩逐步明 6.技术逐步多元化,薄膜电池逐步进入市场。目 显。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由2008年的每千克 前,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已成为光伏领域的热点,2009年 500美元降至每千克50~60美元。多晶硅产能扩张速 底,薄膜太阳电池达到20%左右的市场份额。未来两 度过决,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 年,薄膜技术的进步、转换率的提高,将逐渐凸显薄膜 因素。目前,国内高端多晶硅生产设备基本依靠进口, 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优势。受硅材料的限制,各大厂商 高额的技术转让和设备购置费用增加了中国多晶硅企 已开始转而投产薄膜技术,这将促使薄膜技术的成熟 业的生产成本,这些庞大的投资可能尚未产生效益即 大大提前。 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 144 ◆经济学观察◆ 二、如何看待“光伏产业过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根据预测,美国、德国将先后于20l5年前后和2017年 1.目前“光伏产业过剩”只是“相对过剩” 光伏发电成本与常规发电成本相交。根据世界能源组 2O09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织对未来光伏发电发展趋势的统计与预测,到2O20年, 员 ̄(2oo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 光伏发电大概占总发电量的1%,到2030年占到9%左 2OO9年上半年,国内已立项的多晶硅项目超过50个, 右,204O年占20%以上。 投资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总产能超过23万吨,倘若 各国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最 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 有力的保障。根据各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光伏 倍。由此指出,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供给速度将 产业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目前,世界光伏产业的 远超需求速度,近期中国光伏产业将出现过剩态势。 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而美、中这两个能源消耗大国的 准确理解上述说法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光伏 市场尚未启动,随着各种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这两个 产业供给量的过剩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各地的规 全球最大市场的启动将把光伏产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 划产能、投产产能受技术、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并不一定 度。随着世界光伏技术和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实,光伏 会成为今后实际的产出规模。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多 发电相对于其他能源发电的优势逐渐明显,光伏发电 晶硅的市场需求仍然较旺,2009年中国的多晶硅需求 完全具备大规模高速发展的条件,这必将为中国光伏 量的一半仍然依靠进口很大程度可以说明了这点。二 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是国家部委警示光伏产能过剩,目的是“倒逼”光伏产 业深化结构调整,尽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我们认为,光伏产业目前的“过剩”只是“相对过 1.替代风险。在可再生能源中,特别是太阳能、风 剩”。过剩的只是那些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成本高的 能、地热等何者将成为新能源革命的主流,目前还难以 产能,而技术水平高、能耗低、成本低的具有全球竞争 定论,关键是哪种新能源的综合成本更低。另外,随着 力的先进产能不会过剩。“相对过剩”,恰恰是促进有 核利用技术进步和扩散的加快,核能在新能源结构中 效竞争,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利时刻,是一个地方整 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 合资源,推进产业集群的最佳时机。从中国改革开放 2.技术风险。一是随着非晶、微晶材料的衰减降 三十余年的情况来看,从电风扇、电视机、冰箱、空调到 低和制造技术获得突破,对晶硅材料的使用量减少,晶 汽车,在一轮轮“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质疑声中, 硅材料生产企业将面临风险。二是多晶硅提纯物理法 这些产品从默默无闻做到世界冠军,从模仿、抄袭做到 一旦技术成熟形成规模生产,多晶硅成本和耗能将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城乡遍地开花到形成产业集聚 大降低,采用西门子改良法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不可避 并具有国际竞争力。我们相信,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会 免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三是核心技术仍由外国企 延续这一规律。 业所掌握,国外生产成本低于中国,若不尽快创新技 产业的过剩最具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市场。从市场 术,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势必处于劣势。 规律来看,一个产业过剩的标志应该是投资该产业无 3.竞争风险。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 法获得利润,在发生亏损之后部分企业被迫退出来以 是提纯多晶硅技术工艺非常复杂。目前该项核心技术 达到供需平衡。但是,伴随产能过剩说法的提出,近期 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厂商手中,中国光 有投资方向标之称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仍继续开 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受制于人的状况难以改观。 进多晶硅产业,75亿港元投资保利协鑫加码新能源。 另外,国内多晶硅已建、在建或拟建项目超过5o个。 从中国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新 其中,已投产和即将投产项目初步统计有20个,规划 能源并不是过剩了,而是远远不足。因此,针对目前光 产能15万吨。各地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极为关注,光伏 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化光伏 产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故恶性竞争也在 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培育较强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如何 所难免。 缩小市场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尽快打通推广 4.政策风险。目前,补贴仍是光伏产业产业化生 应用中的各路环节,培育滞后的需求市场,将是政府和 存的唯一土壤。各国在补贴方式、力度、期限等方面存 企业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较大差异,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光伏产业发展面I临较 2.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大的风险。2008年下半年,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 当前,光伏发电正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 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 145 河北学刊2010・5 急剧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迅速下滑,部分企业歇业停 2.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速启动内需市场。对太 产。同时,光伏市场过度依赖外部市场也不可避免增 阳能光伏产业这样—个刚诞生就直面国际竞争的产业 加了贸易政策变动的风险。 来讲,市场是生存的基础。当前,中国光伏产品在确保 5.战略风险。中国光伏产业的过陕扩张导致企业 德国、西班牙主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美国、意大利、 技术、管理水平难以跟上。目前,大多数企业过分倚重 法国、日本、韩国、中东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 规模扩张,顾不上搞研发,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从整 同时,加快启动内需市场。中国理应成为太阳能生产 体上看,在多晶硅提纯、电池转换率、切片、系统集成等 利用大国,只要国家制定鼓励政策,培育市场,同时在 关键技术和工艺,以及基础科学和未来新技术研发方 精硅生产的技术和规模上加以突破,太阳能光伏发电 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快速扩张又遭遇 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阳光”产业。 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家政策调整,一些企业的现金流 3.发挥集聚效应,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经过一 管理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紧张,影响企业的正常发 段时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四川、江苏、河北、 展。 江西、浙江、深圳、河南、内蒙古、宁夏等几个产业聚集 6.环保与安全风险。光伏产业需大量采用高危化 区,以及天威保变、无锡尚德、江苏中能、江西赛维等几 工产品,如果技术工艺相对落后,一旦生产管理和操作 家龙头企业。作为一个科技推动型产业,光伏产业具 不当,将对环境和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相对较高的集聚效应,产业布局相对集聚,有利于产 四、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 业链内的垂直整合和产业链间的横向整合,有利于发 挥综合优势,降低风险。长远来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 1.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光 展仍有很大的集聚空间。 伏产业链的发展还不平衡,技术、科研实力和光伏产业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2009 链的各个环节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加快光伏产业 年3月,财政部推出的补贴政策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 在全球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前期旺 政策将逐渐补位。中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大门已经 盛的市场需求,使中国企业的精力大都集中于原材料 开启,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有望像德国、西班牙等国一样 的采购和产能的扩张上,而疏于技术开发、产品品质控 进入政策推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光伏产业有望 制和精细化大生产管理。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 形成生产强国、消费大国的格局。今后一个时期,中国 在产品品质和成本方面,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持久发 应在包括科技攻关、人才开发、融资服务、物流等在内 展的原动力。中国应建立高水准的技术研究中心,使 的配套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快 之成为促进光伏产业关键技术进步和主要设备、材料 速发展营造—个良好的环境。 国产化的建造平台。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YU Zhong—dong (Research Center ofIndustry Group and Enterprise ment, Jiangxi University fo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inag photovohaic industry,develop energy,optimize energy structure,cultivate new—rising industyr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y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photovohaic industyr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photovohaic industry;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developing strategy [责任编辑、校对:杜英] 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