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

来源:好走旅游网
间歇性跛行

1.神经源性:

马尾源性:腰椎椎管狭窄 脊髓源性:脊髓受压

2.血管源性: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马尾源性间歇性跛行 原因(Wilson观点)

姿势性:主要由导致腰椎过伸的任何活动或体位引起的,腰椎椎管狭窄,此型较常见。

缺血性:主要由运动导致马尾神经缺血引起.

Dejerine于1906年有报道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其致病原因多为脊髓本身病变及脊髓外源性原因引起。

(一)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MIC)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机理

(1)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动脉循环血量,导致脊髓缺血 (2)脊髓静脉障碍导致静脉淤血、充血所致脊髓缺血

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重缺血 MIC的典型临床表现

1.步行一定时间(一般0.5~16分钟,平均3.2分钟)或一定距离后出现下肢无力、发沉、束带感,麻木等导致下肢不能行步 2.伴有锥体束征

3.坐下,卧床一定时间(1~9.6分钟,平均3.5~3.41分钟)后症状得以缓解 4.影像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

(二)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马尾源性间歇性跛行:当患者步行一定距离(数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和双侧腰酸、腿疼、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当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有可继续步行,但距离较正常人为短。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

鉴别:步行负荷试验.步行一段时间或距离后出现下肢束带感或无力不能行走,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此时查体可出现锥体束征(步行前无锥体束征者)或锥体束征及出现更明显的锥体束征,为步行负荷试验(+).

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IC)不一定都是腰椎椎管狭窄的表现,还要考虑到由于脊髓受压所致的MIC,说明:MIC与CSM密切相关。结论:SM有着密切的关系。

必须鉴别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 后者主要是由于大动脉的狭窄导致下肢血运障碍造成。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也是由行走引起,尤其是山坡。站立缓解症状,而卧位加重症状。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通常先引起腰疼然后疼痛向下到下肢。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通常先引起下肢疼痛然后再向下腰部扩展,详细的病史可以鉴别这两种不同类型

的间歇性跛行,但在老年病人这两种跛行可以同时出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