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维修通用工艺规程
目录
一、适用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锅炉维修
四、质量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小于2.5Mpa锅炉的维修。
二、引用标准
《蒸气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三、锅炉维修
1.维修前的准备
1.1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蒸气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熟悉安装图纸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掌握技术文件的各项要求。
1.2编制维修技术方案
按照维修范围要求编制维修方案,主要包括:维修项目、维修程序、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注意事项等。
填制开工告知书。送交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规定的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1.3编制计划
维修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维修项目和要求;
维修班子中各工种人员数量以及分工; 施工计划进度表;
施工中的配合与衔接;
备品备件表。
1.4修理改变结构或可能改变性能的,维修方案应征得制造厂或设计部门的同意。
1.5施工准备
根据维修计划提前做好(一般维修前五天)设备、备品、附件、材料和工具
的准备。
1.6技术交底
维修前召开参与维修的相关人员技术交底会,宣布维修班子、技术负责人、讲解维修计划、维修技术措施、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和工作纪律,将维修内容和技术要求及安全工作量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维修的实施
2.1主要安全附件
2.1.1安全阀漏气,可手动排气试验数次,看是否复位,漏气不能排除着,予以更换。
2.1.2安全阀排气后压力继续上升,原因一是安全阀口径小,二是阀杆中心线不正或生锈。应更换。
2.1.3压力表无压时不回零,压力表指针不动或跳动,应更换。
2.1.4水位表显示假水位、漏气、两只水位表水位高低不一致、看不清等应疏通汽水连通管、背紧螺帽或更换填料和玻璃板(管)。向用户建议改善露水品质。2.1.5排污装置,排污不畅,清理排污阀,排污渗漏可能是裂纹所致应更换。
2.2堆焊与补焊
2.2.1堆焊
2.2.1.1使用条件
受压元件因腐蚀磨损,剩余厚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壁厚的60%,且面积小于或等于2500cm²;或者任何深度的个别腐蚀凹坑,当直径小于等于40mm,且相邻
两凹坑距离大于或等于12mm时,可采用堆焊的方法进行修理。
2.2.1.2注意事项
堆焊前必须将堆焊处的金属表面清理干净,打磨出金属光泽并保持干燥; 焊条的金属性能应与基本金属的性能相同,并采用34mm的厚涂料焊条进行堆焊;
最好采用平焊;
若每块的堆焊面积过大,超过150mm×150mm时,应采取分区堆焊,以免热量过于集中而发生变形或产生裂纹;
腐蚀较深,需要多层焊时,每层厚度不超过3mm;
施焊时应注意钢材的品种、环境温度和焊接工艺要求,必要时采取预热措施。
堆焊时,每层表面熔渣必须及时清理干净,焊好后要将焊缝表面铲平、磨光。如在元件扳边外,必须将焊缝高出基本金属部分磨成与圆弧一致。焊后应进行渗透或磁粉探伤。
2.2.2补焊
2.2.2.1适用范围
焊缝上有裂纹允许剔后补焊;
锅筒上深度超过钢板负偏差但条数不多、间距大于50mm、总长度小于等于筒身长度的50%的焊缝外的裂纹;
炉胆或封头扳边圆弧的环向裂纹,其长度小于周长的25%者,可以将裂纹剔除后开破口补焊;
立式锅炉喉管有纵向裂纹,总长小于喉管长度的50%,可以开破口补焊; 炉胆或封头扳边处轻微起槽,深度超过12mm、长度不超过炉胆或封头周长的25%时,可补焊处理。
2.2.2.2注意事项
锅炉受压元件因应力腐蚀、蠕变、疲劳、而产生较大面积损伤时不能采取补焊的方法。
凡超过补焊适应范围的,不能采用补焊。
管板上有以下几种裂纹时不能补焊;呈封闭状的裂纹;从管孔向外呈辐射状的裂纹;连续穿过4个以上管孔带的裂纹;在管孔最外一排穿过两个孔带的裂纹;在孔带最外一排且向外延伸的裂纹。
补焊时须防冷缩产生的焊接内应力带来的变形或裂纹;
对穿透性裂纹,应先在裂纹延伸方向裂纹的始末端20~50mm处各钻一个停止孔,孔径8mm左右,以防裂纹发展;
立式锅炉喉管有纵向裂纹,总长小于50%,可以开破口补焊。否则更换喉管。
焊前有焊接工艺评定,焊后无损检测;
承压焊工有相应焊接项目外,在补焊前应模拟练习并达到技术要求。
2.3挖补与更换
在不允许补焊、堆焊、顶压复位时,采取挖补或更换。
2.3.1适用范围
锅筒焊缝以外的裂纹,且条数较多,间距小于50mm,其长度超过本筒身50%时,挖补或更换筒体。
炉胆或封头扳边圆弧的环向裂纹,其长度大于或等于25%的。
管板:封门状裂纹、从管孔向外呈辐射状的裂纹、连续穿过4个孔带的裂纹、在管孔最外一排穿过两个孔带的裂纹;在孔带最外一排且向外延伸的裂纹。 凡苛性脆化造成的晶界裂纹。
立式锅炉喉管有纵向裂纹总长大于50%。有环向裂纹的更换喉管。
受压元件腐蚀、磨损量大于壁厚40%,且面积大于2500cm²的部位。
任何深度腐蚀凹坑直径大于40mm,且相邻两孔距离小于12mm时。
炉胆或封头扳边起槽大于2mm,且超过炉胆或封头周长的25%时。
因材质造成鼓包时。
非材质原因,锅炉筒体受火面鼓包高度超过筒体直径的1.5%,非受火面超过2%,或超过20mm。或有过烧、裂纹时。
2.3.2注意事项
受压元件的修理不得采用贴补方法。
挖补、更换受压元件钢板,其钢板牌号与所修部位材料相同,厚度相同。
补板一般为圆形、椭圆、或长方形。圆形补板直径以250mm以内为宜,一般不小于150mm;椭圆和长方形长与宽不得小于250mm,且长方形的四个角应为半径不小于100mm的四角。椭圆形的长轴与筒体轴线垂直。
更换筒节时两相邻筒节纵缝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
更换封头、管板时,管板的拼缝与筒节纵缝的距离不小于100mm。
施焊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更换筒节或封头,进行试件模拟检验和机械性能试验。
需要热处理的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修后进行无损探伤和水压试验。
2.4变形的复位
锅壳式锅炉的炉胆、管板、平板因为局部变形造成鼓包、凹陷。在以下范围可采用顶压复位的方法修理。
2.4.1适用范围
非材质原因造成的鼓包,锅炉筒体受火面鼓包高度超过筒体直径的1.5%,非受火面超过2%,仅鼓包处钢板减薄量小于原板厚度的20%。且未发现过烧、裂纹时,可将鼓包顶回。
管板局部鼓包,高度超过管板直径的2%,且大于25mm,在排除钢板质量问题和其他缺陷下,可用热顶。
2.4.2注意事项
有熟练地技术工人担任。
热顶时,加热温度控制在60℃左右,加热要均匀,防止局部过烧。
卧式炉胆修理复位后,在炉胆水侧焊上加强环,使复位部位稳定。
管板平板部分鼓包,先查原因,再消除隐患。
2.5炉管的修理
2.5.1适用范围
水管、烟管胀接处管端环形裂纹。
其他管子胀粗胀粗超过5%过热器管(碳钢),管子胀粗大于管径的3.5%;
的应切换损坏管段。
直管弯曲度超过管长的2%,且超过管子内径的90%;或弯曲处有裂纹、过烧有严重缺陷时,应换管。
胀接处泄漏,补胀后仍漏者,应更换管或管口封堵。
破裂的管段应更换。
管段严重积垢,无法清理。
管壁腐蚀或磨损其残余厚度小于1.5mm的管子。
2.5.2注意事项
新管段和炉管拼接时,管材和焊材的材质应相符。新炉管应符合GB3087、GB5310的要求。焊条符合GB981的规定,焊丝符合GB1300的规定。
新管在装配前,分别进行2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
清除新管内杂质,焊后通球试验。
割换管段不应短于150mm。
直段上对接焊缝的中心线至管子弯曲起点的锅筒、集箱的外壁及管子支、吊架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锅筒和管板上的管孔与管子的间隙可参照管子外径与管孔直径的最大间隙表数据进行,如超出范围应考虑改变其连接方式。
管子外径与管孔直径的最大间隙表
管子外径/mm | 38 | 42 | 51 | 57 | 60 | 63.5 | 70 | 76 | 83 | 89 | 102 |
最大间隙/mm | 1.5 | 1.5 | 2 | 2 | 2 | 2.5 | 2.5 | 2.5 | 3 | 3 | 3 |
水管、烟管胀接处泄漏,应予补胀;但同一部位补胀次数不得超过3次,一般胀管率不宜超过2.4%。
由胀接改为焊接,应取得原制造厂或原设计部门的同意,并由书面变更意见,方能开工。
2.5拉撑件及连接焊缝损坏
角撑板焊缝裂纹、未焊透可将焊缝缺陷全部剔除重新焊接,为避免在角撑板的下趾部位应力集中,可焊加强版。
更换为圆钢长拉杆,加固管板。
3.维修的主要内容
3.1锅炉本体
3.1.1锅壳锅炉
清除水垢、受热面外部和烟道的积灰。
修复锅壳、炉胆和受热面和胀口及焊缝的缺陷。
修补炉墙及锅壳保温层。
检查修理人孔、手孔、看火孔、吹灰孔等。
检修燃烧、上煤、除渣设备,更换损坏件。
调整炉排、炉拱、消除漏风缺陷。
转动机械试运转。
已运行6年以上或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改造的应进行水压试验。
3.1.2水管锅炉
消除受热面烟灰、水垢。
对流管束和过热器管的变形情况。更换有严重缺陷的受热面检查水冷壁、
管子。
消除受压元件的鼓包、裂纹和渗漏等缺陷。
运行6年或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改造后应进行水压试验。
修理更换损坏的锅炉钢架、吊杆及螺栓。
修补炉墙、炉拱。
检修各门孔,修复保温层,重新油漆。
检修调风装置,更换或补齐缺损的炉排,并试运转。
检修一、二次风管。
检修出渣、出灰、飞灰回收、吹灰装置,更换易损件。
3.1.3其他类别的锅炉如:直流锅炉、混合结构型、电热等锅炉的检修参照以上方法进行。
3.1.4管道阀门的维修
研磨阀门更换其填料并试压。
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垫片。
修补保温层并补漆.
3.1.5省煤器维修
清除省煤器的积灰、水垢并涂漆。
修理或更换省煤器管、弯头和管道附件。
检修校验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
检修支架、外壳、烟道墙挡板、吹灰器。
进行工作压力水压试验。
3.1.6空气预热器维修
清除积灰并涂漆。
更换破损的管子会更换新空气预热器。
3.1.7风机维修
检修外壳和保温层,并重新油漆。
清理风机内部,检修或更换新叶轮。
检查调节档板、冷却水管及防护罩。
进行叶轮的平衡试验。
3.1.8给水泵维修
清扫外部,检查地脚螺栓应紧固,并油漆。
检修轴、轴套、叶轮及平衡环,并调整间隙。
清洗或更换轴承、更换填料。
试运转。
3.1.9除尘器维修
清除除尘器、烟道积灰并油漆。
清除漏风缺陷,修补耐磨衬里;检修锁气器或水封给水管道等。
四、质量要求
4.1锅筒(或锅壳)、封头和管板、炉胆、集箱、U形圈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JB/T1609 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
《JB/T1623 锅炉管孔中心距尺寸偏差》、《JB/T1610-1993 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
件》《JB/T1625 中低压锅炉焊接管孔尺寸》《JB/T1619 锅壳锅炉本体总装技术
条件》等标准执行。
4.2管子与胀接及通球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JB/T1611 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
件》《JB/T1611 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JB/T9619工业锅炉胀接技术条件》
等标准执行。
4.3焊缝的检验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
规则》、《JB/T2636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等标准规定执
行。
4.4无损检测按JB/T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4.5水压试验按规程要求进行。
4.6其他设备按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3-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T1616-管式空气预热
器技术条件》、《JB/T1618 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制造技术条件》、《JB/T1619 锅壳
锅炉本体总装技术条件》、《JB/T1620-1993 锅炉钢结构技术条件JB/T1621 工
业锅炉烟箱、钢制烟囱技术条件》等标准规定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