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违约金约定?

来源:好走旅游网

当事人可自行约定违约金金额,法律无强制规定。根据民法典,可约定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损失,法院可增加;如违约金过高,法院可减少。

法律分析

违约金的金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法律没有作出强制性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拓展延伸

违约金约定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

违约金约定是合同中约定的一种经济赔偿方式,用于弥补合同一方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根据法律规定,违约金约定应当合理,并符合公序良俗。在实践应用中,违约金约定的具体金额可根据合同履行的重要性、损失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违约金约定不仅可以起到威慑违约行为的作用,还可以为受损害方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然而,过高的违约金约定可能被认定为不合理,从而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在合同订立时,双方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违约金约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结语

合同中的违约金约定应当合理,符合公序良俗。根据法律规定,违约金的金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法律没有作出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调整。因此,在合同订立时,双方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违约金约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