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离婚可先签订离婚协议再办理财产分割手续,或先分割财产再办理离婚登记;诉讼离婚需由法院判决处理。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可协议处理,否则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保护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同时保护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法律分析
对于财产是离婚前分还是离婚后分,法律没有明确的顺序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协商决定。首先,如果是协议离婚,一般是先签订离婚协议,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后持离婚协议等到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然后再办理相关财产分割手续。也可以签订协议后先办理财产分割手续后再去办理离婚登记。其次,如果是诉讼离婚,双方就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就只能由人民法院判决处理。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拓展延伸
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要点
离婚财产分割是指在离婚过程中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划分的法律程序。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财产分割应遵循以下要点:首先,要明确离婚的财产范围,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其次,要根据离婚的原因和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平等分割原则或其他分割原则。平等分割原则是指将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平均划分,而其他分割原则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划分。最后,要考虑财产的实际价值、来源、增值等因素,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分割。离婚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法律和实际情况进行,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法院进行裁决。
结语
离婚财产分割是离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程序,根据我国婚姻法和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或法院判决来处理共同财产。在分割过程中,应考虑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并保护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的权益。根据具体情况,分割原则可以适用平等分割或其他原则,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划分。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法院裁决来解决分割问题。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