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环 节教 学 内 容 设 计修 改 栏一、揭示课题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读课文

  五、作业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出示媒体: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增加: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环 节教 学 内 容 设 计修 改 栏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课文                                            三、作业    1、抽读词语卡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2)学习第5自然段。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增加: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增加: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教学后记: 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教学中,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

  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学生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要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问:“这些问题提出来了,靠谁来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靠老师。老师明确地告诉学生: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相信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去弄懂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要求阅读课文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