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识厘米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课件演示)教师小结揭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五、课堂检测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4、粉笔左端对着尺子上的2,右端对的是9,粉笔长度是厘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