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解决问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且用除法来解决“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不同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并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基础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问。但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会遇到最主要的障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生活,让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可以用加减法来做,有的不能用加减法解决。这样,突出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区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学习活动中既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个“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几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42页例题。

  2.观察: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内容?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3.引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图片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那么56元到底能买几个地球仪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图片,根据生活情景获取数学信息。

  ① 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情景图。

  ② 教师:商店的货物可真不少啊,有小毛绒玩具,有地球仪,有小汽车还有皮球。

  ③ 思考:哪一件商品是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系呢?

  ④ 教师:对了是地球仪!这位小朋友去商店是为了买地球仪,其他的玩具都是干扰我们思考的项目,和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没什么关系。

  (2)分析问题,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解答。

  ① 思考:一共有56元钱,总数就是56,要买地球仪,我该怎么计算呢?

  出示图片分析过程:

  ② 提示: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地球仪是8元,也就是说每个地球仪都是8元,总数是56元,每一个又是8元,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提示:对了!我们找到56元钱里面包含多少个8元钱不就行了吗?

  ③列式:什么样的算式能够找出:总数56里面有多少个8呢?

  板书:56÷8=

  (3)计算:

  ① 复习:好了,谁知道56÷8该如何计算呢?用哪句乘法口诀?

  ②单位和答语:单位名称(个),答语要完整:可以买7个地球仪。板书补充完整:56÷8=7(个)

  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4)小结:同学们请注意,知道了总数56,和每份数8,求份数也就是每份数的个数的过程,要用除法。

  板书:总数÷每份数=份数

  2.练习

  (1)出示买小汽车的情景图。

  ① 看一看:小朋友的头挡住了小汽车的价格,我们该怎么样才能知道每辆小汽车多少钱呢?

  ② 想一想:24元钱和6辆汽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刚才我们知道了总数和每份数,可以求得份数,那现在情况有什么变化了吗?

  出示提示图片:

  ③ 说一说:24元是总数,6辆小汽车是份数,我们能求出什么?用什么样的算式?

  板书:24÷6=4(元)

  (三)拓展延伸

  ⒈小朋友吃药。

  你是怎么帮助这个小朋友的?

  2.课本43页第3题:

  3.二年级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一等奖的奖品是54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72本。比赛结果一等奖有6人,二等奖有9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