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一、引入课题,燃起欲望

  1.揭示课题。同学们,当夜晚仰望天空时,我们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课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莹闪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认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奇特的故事。

  2.齐读课题。提问:对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兴趣是的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点燃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自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爱

  (通过自读,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小姑娘的爱心。)

  三、自主合作,精读课文

  1.课件演示旱灾的情景。

  2.结合课件理解重点词语“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体会旱情之重。

  3.这是一个干旱之年,此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饥渴地寻求一样东西。

  课件出示:水!水!水!

  水就像( )一样宝贵!

  4.指导朗读。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通过“所有”和三个“都”字说明旱情的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灾的严重以及人们对水的强烈渴望,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献爱心打下了伏笔。)

  5.分组合作,研读感悟。

  下面请大家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

  (1)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颂什么?你读了课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师作适当点拨。

  (1)读懂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

  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语来。抓住关键词语“一天夜里”、“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来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会作什么样的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板书:孝心感天)

  (2)读懂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抓住重点句子“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来引导学生理解。

  由于爱,当她绊倒时,罐子里的水一点儿都没有洒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小狗变得欢喜起来。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倒给小狗喝,这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这里可让学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感悟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板书:爱心如银)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母亲说的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来体会母亲病得“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这是写母亲对女儿的爱。由于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板书:母爱似金)

  (4)读懂小姑娘对路人的博爱。

  抓住关键词“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递给”等词语体会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把这生命之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表现了小姑娘伟大的爱

  (板书:博爱普照)

  7.指导朗读2—5节。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四、品读课文,内化感悟

  《七颗钻石》通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地为别人着想。我们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要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想象,充实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不断地从小姑娘家门前的水罐里流出来,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爱的地方,就会_________。

  2.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读给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听一听。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此环节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益处。)

  六、升华爱心,寓德于教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就像这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这个爱的故事、这首爱的歌曲,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总评

  这篇教学设计紧扣一个“爱”字,突出一个“读”字,强化一个“陪”字,实践一个“学”字。三读课文,各有侧重,先整体感知后部分研读,先感悟内容后积累语言,先课内学习后课外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