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责任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以及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的方式。具体而言,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才会构成犯罪。而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但需遵守一定的程序。如果逃逸行为构成犯罪,逃逸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责任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因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主要责任,不一定构成犯罪,还需要造成严重后果。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过失成立犯罪的那就需要造成一定的后果,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那么就不构成犯罪;造成了那就构成犯罪。
2、若是肇事逃逸的行为构成犯罪,那么逃逸的公民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事故发生后可以由事故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吗?
交通事故发生后可以由事故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由当事人自行处理现场的,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1、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前,当事人应记清对方的姓名、单位、车种、车号;
2、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后,由肇事方写明事故事实,经双方签字后,交给受害方;
3、双方交换驾驶证或有效身份证件;
4、当事双方应在2小时之内(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小时),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共同到当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报案,逾期不到的按不及时报案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5、注意:对于损失轻微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
处理现场后,当事双方对事故事实有争议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按处理现场前肇事方写明的交通事故事实认定责任;
6、发生碰撞固定物的单方交通事故时,当事驾驶员或有关人员应立即报案,并将车辆移至路边或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处理;
7、对当事人按规定自行处理现场的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按事故处理简易程序办理结案手续,不再受理此事故责任的重新认定,经济赔偿只调解1次。
并非所有肇事后逃逸的行为都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法院审理逃逸案件后确定。在罪名成立后,逃逸者有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能。不管逃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逃逸行为人都不一定会被认定为是交通事故的全责方。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驾驶机动车逃逸,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或者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的情形。如果肇事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者受伤,则构成犯罪。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然而,在具体案件中,是否构成犯罪还需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认定。例如,如果肇事车辆与被害车辆之间没有发生实际的接触,或者肇事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已经离开现场,则可能不构成犯罪。而如果肇事车辆与被害车辆之间存在实际的接触,并且肇事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并未及时离开现场,则可能构成犯罪。
另外,交通肇事逃逸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而非刑事违法行为。因此,在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时,驾驶员应尽快向相关部门报案,并配合调查。
结语
交通事故逃逸不一定构成犯罪,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若构成犯罪,逃逸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但需要注意处理方式和时限。对于损失轻微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在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应记清对方姓名、单位、车种、车号,并在2小时内到当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报案。若发生碰撞固定物的单方交通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案并将车辆移至路边或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待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