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构成要件:客体要件为侵犯人民正常活动;客观要件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主体要件为有义务执行或协助执行的当事人;主观要件为故意拒不执行。
法律分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构成要件有:
(一)客体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的正常活动。人民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它对各类案件制作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形式。判决和裁定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持执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诉,而不允许抗拒执行。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的对象,是人民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二)客观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指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某些个人,也可以成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与被执行人共同实施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人民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故意拒不执行,如果确因不知判决、裁定已生效而未执行的,或者因某种不能预见或无法抗拒的实际困难而无法执行的,因为不属于故意拒不执行,所以不构成犯罪。
拓展延伸
拒绝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拒绝履行判决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法律,拒不执行判决可能被认定为藐视法庭的行为,可能导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处罚。此外,被判决方还可能面临强制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财产等。对于拒绝履行判决的当事人,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应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其次,可以通过申请强制执行来迫使对方履行判决。如果对方仍然拒绝执行,可以向申请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如拍卖财产、出境等。在面对拒绝履行判决的情况下,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应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侵犯人民正常活动的行为,严重影响法律的实施。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对于拒绝履行判决的当事人,法律将予以严厉处罚,可能导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处罚。被判决方应及时咨询律师,采取应对措施,如申请强制执行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面对拒绝履行判决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