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 级 公 开
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试论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
创新模式及推广价值
饶忠平
()
系 (部): 管理科学系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年 级: 2010 级 指导教师: 李英勤(教授)
开题日期: 2013 年 6 月 4 日
开题报告会(签字):
______年 月 日
一、课题名称
试论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创新模式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属于农业经济问题研究领域,是应用性研究课题。
2、本课题主要研究当前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快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及推广价值。
3、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本课题在总结前人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全面研究,并针对当前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如黔南州“185”土地流转缓慢导致经营规模小、干部群众思想落后等,这些观点可以补充和完善前人的理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实践意义:本课题通过对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现状的阐述,分析当前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建议黔南州“185”要加大农业产业化综合优化力度,建立健全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分配机制等,这些对策建议课为解决当前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参考,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对促进经济、生产、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仔阅读了不少专家及学者该问题的研究文献资料,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和认识有所不同。
在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农业产业化发展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陆庆光教授指出,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坚持农业的多功能性,注重发挥农业在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2008年,在首届中国(安徽)现代农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指出,如果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农业是一种生产绿色的产业。农村环保问题状况改善,全国70%的环保问题就解决了。他系统阐述了在生态文明导向下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环保农村等问题。
徐延迟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种方式探究》中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并非农业强国的现状来分析目前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明确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针,进一步从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工厂化农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薛桂霞等在《家庭理性:一个分析农户经济行为模式的框架》中从新家庭经济学的单一模型对分析农户家庭效用集是适合的。农户通过对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实现了家庭成员间风险共担、收入共享的家庭收入效用最大化目标。这种农户非契约性的集体行动形成的风险规避和家庭资本积累机制体现出经济理性的“家庭理性”行为,对于分析农户经济行为及进行经济学建模具有重要意义;王利蕊在《浅谈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中通过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事实,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
1
制、农民利益生产机制、农民利益分配机制、农民利益协调机制来防止侵农害农;庄二平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渠道探析》中从农副土特产品具有较高市场价值来分析农副土特产品销售状况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渠道扩展路径和措施;薛桂霞等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思考》中通过对信用合作的思考,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民的信用合作,推动农民信用合作的发展;黄庆华在《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比较》中通过对比几国的农业发展情况,指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上述一些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本课题的研究作了有益的分析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新模式与新推广价值。但总的来说,目前本课题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没有形成系统化,因此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论文——《试论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创新模式及推广价值》,预期字数为80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政治或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2004年开始,一号文件连续九年都剑指三农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定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创新农业科技等大政方针,每年都成为三农问题施政安民的核心方针;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近期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一系列强农惠农;2012年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有关要求。这些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选题意义。
2、学科依据:本课题的研究运用到农业经济学、农业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的内容,其知识的运用有: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及应用;可持续农业的含义及应用;特色农业发展理论知识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阅并分析有关文献刊物,吸取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发现研究的不足和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黔南州“185”有关地区近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得出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定性分析,在此基础
2
上提出相应的新模式与新推广价值。
4、经验总结法:总结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实施的成效,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四)课题主要内容的逻辑结构
试论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创新模式及推广价值 一、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实施现状 (二)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产生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 2、财力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基地实力不强 3、农民从业人口素质较低,农户兼业化问题突出 4、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育不全 5、农产品销售市场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成比例 6、土地流转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利益机制不完善 7、品牌创建滞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乏力
二、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创新模式及推广价值 (一)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创新模式 1、粮经组合模式 2、纯经组合模式 3、立体种养模式 4、设施栽培模式 5、货币量化的种养方式 6、倒逼发展方式
7、“经济辐射区+产业园区+基地”模式 8、“+公司+农户”的帮扶信用合作模式 (二)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推广价值 1、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可以保障农户的生产利益
2、货币量化方式可以促进落后地区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3、倒逼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4、整合捆绑资金,促进产业发展提速
5、健全完善的利益机制,促进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6、加强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7、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确保产业快速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3
1、研究的重点:加快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与推广价值。 2、研究的难点:分析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新意、具体可行的新模式与推广价值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3、研究的热点:三农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最受普遍关注的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分析阐述当前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结合黔南州“185” 农业产业化工程实际提出一些有新意和切实可行的新模式与推广价值,这是对前人理论研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
五、课题完成的条件
1、本人研究本课题所需的专业知识有农业经济学知识、农业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以及政治常识等,目前通过专业课学习已基本具备这些知识。在本课题研究中所运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有: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可持续农业的含义及应用等。其它知识例如政治常识,依据也已具备,并在论文中引用。我具有完成课题所需的写作水平和技能,能有条理的分析当前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其清楚的写成论文以表达自己的见解。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对象明确,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可获研究对象的资料。
2、本人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些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优势主要表现在对该课题的关注度和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我的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通过大学四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和平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掌握了许多专业知识以及有关三农方面的资料,这些优势能帮助我很好地完成课题研究。我的劣势在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进行有关实践,因而了解到的信息大多是书面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很难挖掘。对于研究存在的劣势,我将努力收集更多的资料来弥补,并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以获得帮助和启发,扬长避短,为论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进度安排
1、2013年4月23日确定研究课题,25日提交选题审批表。 2、2013年4月28日接受选题审批表和任务书。
3、2013年5月2日——2013年6月2日,收集资料,做读书笔记。 4、2013年6月5日接受开题报告。 作并且定稿。
6、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15日,接受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格式等的检查,打印和装订。填写毕业论文评审表。
7、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18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5、2013年6月6日——2013年11月30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完成写
4
8、2013年12月19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薛桂霞,孙炜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4). [2]黄庆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13(4).
[3]刘奇.农业规模化的五大着力点[J].西部大开发,2013(4).
[4]钟甫宁.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5]程永娟,孟枫平.农业产业链融资研究评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6]陈 伟.农业产业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3 ( 2 ).
[7]徐延迟.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种方式探究[J].农业经济,2013(4). [8]薛桂霞,刘怀宇.家庭理性:一个分析农户经济行为模式的框架[J].农业经济,2013(4). [9]王利蕊.浅谈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J].农业经济,2013(4). [10]庄二平.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渠道探析[J].农业经济,2013(4).
八、开题日期
2013年6月4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