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断句练习
练习检测一
参考答案:1.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需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玉不琢磨,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4.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求学的人提问,不只要听师长的论说,还必须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只要了解方法,还必须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问清搞懂学习中的疑难。既然是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就不可以不问题。)
练习检测二
2009年高考题
1.答案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3.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解析: 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2008年高考题
1.答案 :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2. 答案: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3. 答案 :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2004~2007年高考题
1.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
2. 答案: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3. 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009年联考题
1. 答案: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
以自任者轻。
2. 答案: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3. 答案:诗 人多 用 野 老 字/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七 篇/注 云/六 国 时 人/在 齐 楚 间/应 邵 曰/年老 居 田 野/相 民 耕 种/故 号 野 老/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4. 答案: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5. 答案: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6. 答案: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 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被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
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7. 答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译文】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8. 答案: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邀/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
9. 答案:(1)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译文:皇上应当选拔贤臣,罢免没有才德的人,采纳臣下的劝谏,赏罚分明。穿洗过的衣服,这是小节,不是有益于治理国家的事。)
(2)①心术端正运笔就端正,运笔端正就可以学会书法了。
②当时皇帝荒淫放纵,所以柳公权说了上面这些话。
10. 答案: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练习检测三
1. 参考答案:凡善之生也,皆学之所由。一室之中,必有主道焉,父母之谓也。故君正则百姓治,父母正则子孝慈。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译文:凡是好品行的养成,都是学习的缘故。一家之中,必定有主持家政的人,父亲母亲就是。所以国君正派百姓就能治理得好,父母正派子孙就会对上孝敬对下慈爱。这样的原因,是因为生来就有好的教诲。)
2.(1)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2分
(2)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4.①断句(2分)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衰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②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乞丐叹息道:“我看到很多从我面前经过的人,(他们)没有同情我的。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您)还会同情我吗?”
5.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
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各数后宫,安敢不贺?”
8.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9.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0.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11.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1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
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1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14.伯乐在冀州的原野一经过,马群就空了。冀州北部的巴比天下的都多,伯乐虽然善于鉴别马,怎么能使马群空了呢?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我所说的空,不是说没有马,而是说没有好马了。伯乐善于鉴别马,遇到其中好的就挑选出来,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如果没有好马,即使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
15.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而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16.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来,那么就像生长着的漫山遍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荣昌盛绵延不断;如果是通过建立功业所换来,那么就像生长在花盆中的花草,便会因为迁移变动或者繁茂或者枯萎;如果是通过玩弄权术或依靠暴力得到,那么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草,因为没有根基,花草就会很快枯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