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应对思想品德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有效办法。教师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
关键词: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夏忠强,任教于贵州省余庆县龙溪中学。张旭,任教于贵州省余庆县凉风中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应对思想品德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有效办法。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学科教学面临“一高一低”的困境和挑战。一“高”是指中考命题慢慢的减少了答案比较单一固定的试题数量,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量在增加,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低”是指开卷考试以等级制评价学生,分数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复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对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视程度大不如前。在实行等级制评价以前,为了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成绩增加学生分数,学校增加了部分课时,教师也可以搞题海战术。现在,很多学校取消了这一做法。学生根本不重视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相当部分学生对安排的学习任务也是应付了事。希望学生在课后把时间用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上,简直是白日做梦。要教学好思想品德学科,时间只剩下课堂,方法只能是提高课堂效果。思想品德课唯有抓住课堂,才能达到制胜的目的,因此一定要强化效率意识,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遇到的问题作了大胆的实践。 一、增强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益的入门向导。教师要不断改进师生关系,在平时多关爱学生,多与学生勾通,从情感方面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和考试方面改进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尊重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永久学习思想品德的动力。营造积极的思辨性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情做,有时间做事情,有空间做事情。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消除学生的疲劳。
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会学习是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阅读和记忆;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的思考,共同的交流,密切的配合,大胆的创新;在复习阶段或平时作业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材料方面的练习题。对于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方法或技巧的学生或班级,教师要当机立断,传授学生基本的方法或技巧。
积极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切实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改变和抛弃原来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时间和任务交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力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
二、增强目标意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切实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优化教学方法,切实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针对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思考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法律问题为目标,宜多用案例教学法为主。
遵循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的性质和特点,组织有效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在练习中巩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
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课堂练习的形式和方法有:思考和讨论,想象和模仿,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动口叙述等等。
三、增强主导意识,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与原来相比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从思想品德教学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出发,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处理和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容和范围,营造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敢于质疑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归纳、整理或调整。对教材进行大胆的突破,将教材变成“学材”。如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生成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或讨论热情,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生成课堂知识和智慧。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灵活处理冷场等课堂上的意外事件,精心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动起来后会比较活跃,有时会有一定程度的“乱”,教师要提高引导艺术和水平,将这种“乱”控制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由于心理和年龄等方面的原因,有时会出现冷场,教师要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使课堂上始终呈现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优化课堂气氛,教师要提高引导的技巧。引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引导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导以兴趣,导以意志,导以目标,导以理想。 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创设创新课堂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引导和提倡学生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呵护学生创新的念头,珍惜学生创新的言行。用兴趣去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新的概念、原理时,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广泛想像,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设问题情景,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寓言、诗歌、歇后语、民谣、谜语、漫画和音乐等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随之萌生出来。
四、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两代人的对话》这一课中,笔者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原文中说:“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他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冰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冰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冰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冰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成录像。”代表小冰家长的一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笔者适时加以引导: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素芳.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J].教学研究,2007(7).
作者单位:①贵州省余庆县龙溪中学 564400;②贵州省余庆县凉风中学 564400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Xia Zhongqiang Zhang Xu
Abstract: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nswer political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reform. Teachers should create posi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supply space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lead students to question and improve in reading, thinking and speaking.
Key words: subjective awareness; subjective role; innovative abil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