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乡所在地环境污染及治理问题

家乡所在地环境污染及治理问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家乡所在地环境污染及治理问题

(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班级:艺术分院 形象设计1101

姓名:袁田

学号:1110515019

指导老师:王功名

【摘要】

河南省漯河市境内有三大水系支流,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食品名城。近年来,工业污染源含氮废水超标排放,使得漯河的空气质量以及水污染大不如从前。本文对漯河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找出原因并做了简要分析和评价,并针对其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PM10的影响,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

【目录】

 漯河市环境状况报告

 漯河市环境污染的防治

 漯河市环境污染的管理工作

 问卷调查—漯河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和态度

 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及评价

 调查总结

 漯河市环境状况报告

(一)环境质量状况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2006年,我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良。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指标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Ⅱ级,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Ⅱ级。全年共发布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65期,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介于15 - 166之间,良和良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占92.9%,无中污染和重污染情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2006年,我市境内河流水质与2005年基本持平,7个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评价结果为:澧河——丁湾为Ⅱ类水质,水质为优;沙河——刘李渡口为IV类水质,属轻污染;其他断面水质均劣于V类,重度污染。境内主要河流水质污染综合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柳河、黑河、黄龙渠、三里河、沙河——马湾、沙河——刘李渡口、澧河。

城市地下水环境质量:2006年,漯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指标年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Ⅲ类标准要求,水质良好。

城市饮用水源质量:2006年,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澧河——三里桥断面各项监测

指标的年均浓度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水质良好。地下饮用水源地二水厂、三水厂各项指标的年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Ⅲ类。

城市声环境质量:2006年,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漯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4.8分贝,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Ⅱ类要求。漯河市区交通干线声环境质量为好。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6分贝,符合(GB3096-93)IV类标准要求。

(二)废水及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废水:2006年环境统计范围内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6477.831万吨,废水排放达标量6469.83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88%。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18663.136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造纸、化工、食品、养殖行业。2006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8936.12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36.3%,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7890.23吨。

工业废气:2006年环境统计范围内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313256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19479.444吨,烟尘排放量18234.309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271.024吨。

工业固体废物:2006年全市环境统计范围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4.67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54.67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

(三)生态环境状况

城市绿化:2006年,市区新增绿化面积8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36平方米。

自然生态保护:建成沙、澧河城市饮用水原保护区,控制面积210平方公里,覆盖率8.02%。

 漯河市环境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防治:2006年,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综合整治力度。制定下发了《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和《关于加强漯河、沙颍河和三里河流域水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扎实开展了水污染整治执法月活动。同时,加强对污水净化中心的运行管理,保证出水水质持续达标排放。三个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大气污染防治: 制定实施了“关闭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治理一批”的治理措施,提请市政府下发了《漯河市2006年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关于在市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通知》、《关于下达企业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任务及淘汰窑径3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的通知》等文件,召开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对省定44家重点废气污染源进行了集中深度治理。通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市区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92.9%。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围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严把项

目审批关。2006年,按照严格管理、优质服务的指导思想,共审批建设项目152个,否决建设项目12个,建议更改厂址1个,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制定了《漯河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分解方案》,加大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认真做好各项指标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次居全省第二。2006年底,市区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达100%。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2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全年累计处理工业生活污染水2889万吨。

 漯河市环境污染管理工作

环保目标管理 我市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目标管理机制,将省定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由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等29个责任单位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并制订了详细的目标考核办法。采取了催报督查、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实地督查的形式,对省定环保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实行挂牌督办、新闻曝光、黄牌警告、责任追究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环保目标的落实。我市将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出台了《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实行综合考核评价的意见》,明确规定,县区及市直单位被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的,按综合评比排序末位处理。

环境法制 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970余人次,检查企业1505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2家,关停“黑名单”企业1家,关闭被挂牌督办企业2家,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

法行为,切实解决了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环境督察 加大了对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监察支队标准化建设,环境监察机构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快速反应能力、现场执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生态保护 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工作。临颍县生态示范区创建完成了35%的任务,舞阳县完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的规划编制,干河陈等3个乡镇完成了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的规划编制,命名了10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出台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办法》,对2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大力推进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户用沼气池发展到6.4万座,普及率达到13.2%。

环境监测及科研 2006年,市环境监测站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类监测任务,全年共取得各类监测数据近10万个,完成了环境质量日报、季报、环境监测年鉴、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制上报等工作。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制完成环评报告103份,环境科研专项课题8个,编制完成了《漯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漯河市淮河流域“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了以“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漯河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播发稿件300余篇;以纪念“6.5”世界环境日集中宣传活动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环保杯”书法、美术、摄影大赛;认真开展了“树环保形象、为百姓服务”环保宣传月活动,共分发《环保知识宣传册》、《环保办事指南》等资料2000余份,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信访与议案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倾听群众呼声,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2006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各类转办件200余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给予了处理和答复,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共受理环保12369热线电话投诉1356起,结案1350 起,结案率保持98%以上。

全面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漯河市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在对辖区内重点河流流域内排污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的基础上,逐河制订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实行“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环保部门将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并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违法 行为;加强河流水质监测监控,对直接排污入河的单位、达不到市定排放标准的排污企业坚决实施停 产整治或限产限排。

加快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源汇区马沟污水处理厂、郾城区淞江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年底前建成投运。年底前完不成建设任务的,要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检讨,同时,对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和“区域限批”。

加快实施建成区产业“退二进三”搬迁步伐。在石武高速铁路以东、龙江路以南、南环路以北、中山路以西范围内不含各产业集聚区的建成区区域内,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严重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经限期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限期搬迁改造。对未按规定时限搬迁的,政府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

加大“引沙入黑”、“引沙入颍”生态调水力度。在保障现有“引沙入黑”每日8万吨调水工程正常运行基础上,实施“引沙入黑”扩容改造工程,11月底前建成投运;实施黑河清淤工程,11月底前完成清淤工作。同时,加大协调力度,保障“引沙入颍”工程每日26万吨生态水进入颍河。

 问卷调查—漯河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和态度

污染的加剧使得周围环境越来越恶化,环境保护俨然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的态度,再次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耽误您几分钟时间,您的意见相当宝贵。

1.您的年龄( )

a:20岁以下 b:20-29岁 c:30-40岁 d:40岁以上

2.您平时以何种方式了解环保信息?( )、

a:报纸、杂志 b:电视、收音机 c:互联网 d:其他

3.您知道世界环保日是哪一天吗? ( )

a:5月22 b:6月5 c:5月5 d:6月22

4.您知道以下哪些为国家的环保政策吗?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5.您认为环境保护相对于普通市民重要吗? ( )

a:不重要 b:一般般,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行 c:重要,但不需要太多关注d:非常重要 6.您是否参加过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呢? ( ) a:从来没有 b:曾经有过一两次 c:偶尔参加 d:经常参加 7.当手中有垃圾,而周围没有垃圾箱时,您怎么办?() a:直接扔在地上b:继续拿着,等到有垃圾箱再扔c:视情况而定 8.您认为现在城市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 ) a:固体污染b:噪声污染c:大气污染d:其他 9.您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监管力度弱b:市民道德素质不够高 c:城市、乡镇规划不合理 d:环保宣传力度不够 10.对于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说说您的看法  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及评价

通过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

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的加大,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式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定要抓紧抓好。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刻不容缓。

 调查总结 通过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活动,我们获得了许多调查与学习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查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环保意识,让我更加重视保护环境。极大地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同时我们得出结论。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许多环境污染是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我们必须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他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影响我们的工作积极性。环境问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不和谐因素,我们应该重视环境问题,从自己做起,积极改善环境状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