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燕燕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10期
陈燕燕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持久的学习力,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尚处在游戏阶段,他们热衷于做游戏、看动画片,即使有些学生看了一些书,也大多看的是以图片为主的画报,对文字的阅读量比较少,课外阅读的范围也比较狭窄。怎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爱上课外阅读呢?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的原因,一开始就让他们阅读纯文字读本,难免会打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就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我选择了图案精美、内容浅显易懂的彩色绘本让学生阅读。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猜猜我有多爱你》《花婆婆》等,这些绘本插图精美,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很多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厚厚”的书,这样内心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巨大的愉悦感。这种读书的快乐也就成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自然而然地想读下一本课外书。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就开始推荐学生阅读以童话、寓言、科普知识为主的注音读物。注音读物的正文汉字上都标有汉语拼音,方便学生独立自主地读完一整本书。当学生读完一整本拼音读本,成就感就会倍增。
例如,《没头脑和不高兴》《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三毛流浪记》等书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凭借拼音与文字先是磕磕碰碰地读完全书,了解了大意,等他们有了初步印象以后,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样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在津津乐道的回味中不知不觉爱上了课外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低年级学生刚刚进行课外阅读的初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让学生“一口吃成大胖子”,大部头的书会吓倒学生,只有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他们才愿意去阅读,才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
二、教会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除了推荐给学生必读书目以外,还要传授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首先要强调在课外阅读时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只是用眼睛看,很容易导致精力涣散,建议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多多采用出声读、指读、用笔圈圈画画等方法去读书,充分调动感觉器官来集中注意力,切实提高读书的效果。很多童话故事都配有音像资料,在阅读这些童话故事之前,可播放相应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再进行相应的同步课外阅读。
例如,在阅读《海的女儿》时,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了解故事梗概,再读注音版的课外书,因为已经有图像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学生就能饶有兴趣地边回味情节边阅读注音文字,在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中,经典名著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将课外书中找到的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读读背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请教无声的教师——
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弄懂意思,学生学会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后,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始于毫末。课外阅读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成效的好坏,教师一定要努力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达到高效阅读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寅北小学)
(责任编辑张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