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德吉,方乐群,宗吉
(西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如何乘科技发展之大潮,最大限度发挥气象信息作用,服务公众,服务社会,需要不断思考。本文重点分析了融媒体的特点及给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融媒体;气象服务;传播渠道
近年来,低温雨雪冰冻,超强台风登陆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事件、各类极端天气现象挑动公众神经。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获取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和信息消费水平的提升,气象服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疾病预防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1 融媒体的特点1.1 融合
互联网时代技术迭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不断更新,推动社会公众信息接收渠道、信息处理习惯、信息反馈途径等的变革。依托这些不断革新的信息接收终端,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全方位、多感官了解事物。新闻媒体提供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特征,传统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走向与Flash、Htm15、VR全景、网络视频直播等技术的融合,在网络平台上得以融合共生,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1.2 融入
互联网使普通个人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主体不再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信息的话语权分散在普通个人手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解码自由发表言论。公众不是等有了结果、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会去关注新闻事件,而是在事件调查、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个线索、一个说法,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并推动事件的发展。2 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渠道变革2.1 从单向传播到报、网、移动新媒体互动模式
“互动”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从报网互动,已经发展成为报、网和各种移动新媒体的融合互动。如今,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气象行业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气象报、气象网以及气象微博、微信、客户端协同互动,不断朝着构建现代化气象传播体系,提升传播实效和用户满意度的目标前进。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模式的开启,不仅扩大了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也拉近了气象工作者与公众的距离。气
参考文献:
[1] 张恒.浅析全媒体时代农业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J].黑
龙江气象,2017(9):25-26.
[2] 孙玮鸿.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探讨[J].农业气象
研究,2018(3):68.
象工作者与公众交流、互动越加频繁,百姓对气象的理解就越多,就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2.2 从单一渠道到综合平台多管齐下
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到微博、微信、客户端,气象部门联合社会力量,在深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多渠道、多媒体传播气象预报预警和资讯,方便了公众获取信息。与此同时,各类智能终端纷纷涌现,视频直播、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新月异,气象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很多新兴的传播方式就建立在新技术诞生的基础上。3 融媒体时代气象传播的特点3.1 传播时效性显著增强
过去,记者采访完写稿件,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见报,而气象报的订阅用户是全国的气象台站,偏远一些的气象台站一般需要3~7天才能收到报纸。而今“一机在手,报网全有”。一条有价值的气象新闻成稿后,能直接推送到中国气象网,迅速通过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上,整个过程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3.2 形式日趋多元多样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出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起来更轻松、活泼,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更近。过去,我们经常作特别策划,多是以整版的形式呈现。而在网站上,特备策划形成了专题,增加了点击、网友评论等互动环节,有时也把网友的评论链接在其中。除了专版的内容,专题往往还对新闻背景等相关资料做聚合式的整理和展示,便于受众查询。
作者简介:次仁德吉(1982- ),女,西藏拉萨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
2019.04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