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作者:赵越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5期
摘 要:在推行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长久以来公民在法律意识领域取得的进步,但我国的法治环境还很脆弱,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并不高,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法律意识 现状 成因 培养策略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到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将这一法治道路完成了从构想到实行的飞跃。然而,法治社会的实现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并不是单纯的将法治写入宪法和法律这么简单,需要的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塑造的过程。这些年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和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相比较,差距显而易见。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一、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
调查发现,当和普通老百姓谈到法律的时候,他们大多一片茫然,很多人简单的将手铐、公安局、坐牢和枪毙等同于法律。认为只要自己安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情,法律就与自己无关。中国数量最为广大的老百姓,一直以来不喜欢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纠纷,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商量着解决才是正道。而当“私了”不成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中间人”来解决,而所谓的“中间人”还必须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通过他们两头传话,说服矛盾双方各让一步,让问题得到解决,而“中间人”则在其中收受一定的“好处费”。而当“中间人”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时候,民众才会想到法律,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希望法律会为他们“伸冤昭雪”;另一方面则仍然抱着通过法律给对方一点压力,让其主动和自己“和解”的目的。这些都是法律意识不健全的表现。 二、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
一方面是国家三令五申要推进法治进程,一方面是公民的法律意识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公民深受传统思想和宗法制度的熏陶和影响。中国公民一直生活在孔教和儒学的大文化背景下,本来就不主张个性的释放。而传统思想和旧有的宗法制度,更是给普通民众大力灌输“情大于法”的思想观念。认为“打官司”是人际矛盾极端激化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生纠纷的时候,人们往往通过调节和和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选择诉诸法律。这一国情注定了我国的法律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其次,我国法律体系的缺失。中国的法律体系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但纠纷和矛盾的多样化,让一些矛盾在解决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法制本身包括立法、守法和执法等诸多环节,而立法无疑直观重要,没有可以依循的法律,守法和执法也就是空谈。而立法层面上的法律缺失,也会直接导致公民对法治信心的缺失。
再次,立法、守法和执法环节的剥离。我国的法制框架虽然已初具雏形,并日趋完备,但很多法制制度仅仅停留在立法层面,真正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样的“人情执法”最终会影响民众对法治的预期,而当民众对法治丧失信心的时候,虽然“有法可依”,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终究只会是纸上谈兵。这些情况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大打折扣。 三、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法律的普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治的有效实施,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程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我们要做的是向他们灌输一种法治的理念,并以这种理念指导自己依法办事,在出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更多的求助于法律。 (一)观念上的引导
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是法治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我们必须通过种种措施,消除公民在法制领域的认识误区,从思想上认同依法治国。同时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让公民消除对他们的顾虑和恐惧,再配合立法、守法和执法领域的力度增大,从根本上肃清法律顺利实行的障碍。只有让广大民众从心里认同法治,法治建设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中国公民作为法治的主体,如何获取法律知识,懂得法律制度,无非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公民自觉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另一种则是国家的法律普及。公民自觉学习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自觉学习法公民又有几人?因此,就需要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主导,借助新闻媒体和各种先进的传播途径,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法律家喻户晓,从而不断提高法治意识。 (三)提升法律权威
公民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来自于法律本身的权威。而法律在普通民众中的权威建立,来自于法律在解决民间纠纷的可信度,在说得通俗点,就是当老百姓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法律能够给予及时和有效的救济。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诉讼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机构应该做到及时应诉,理性分析调解和和解程序,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根本上给广大民众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然,困难时暂时的,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必将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法律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民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法治社会和依法治国终将完美实现。
参考文献:
[1]申亚东.中国法治进程中公民法律意识的若干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2(3):158. [2]郭学文.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心理建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伯尔曼,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 [4]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