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它采用正电子核素或其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显像剂来了解全身组织、脏器的功能及代谢变化;同时利用CT观察特定部位解剖与形态学特点。PET与CT图像同机融合可同时提供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改变,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PET/CT检查主要集中于肿瘤、心脏和脑功能成像三个领域。
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存在葡萄糖高代谢, FDG作为与葡萄糖类似物,静脉注射后会在肿瘤中浓聚,从而分辨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PET-CT适用于人体大多数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期分级以及全身状况的评估;治疗前后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灶的全身监测。肿瘤原发灶的及时诊断对制订治疗方案十分关键。对病人的预后及生存时间也致关重要。而临床上相当数量的转移性肿瘤患者难以检出原发肿瘤的部位。对这些原发灶不明的患者,进行全身PET-CT检查则可同时了解肿瘤原发灶及全身转移情况,包 括骨骼及软组织的转移,为指导组织学定位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肿瘤早期诊断及分级、分期
疾病的产生一般经历基因突变-生物大分子改变-代谢异常-结构改变四个阶段,临床症状伴随着结构改变而出现,通常此时的肿瘤已经接近中、晚期,由于PET/CT显像是一种功能显像,能够在机体没有发生形态结构和没有临床症状之前即可显示出机体的异常生物学信息,从而研判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对肿瘤进行分级、分期。
2、良、恶性鉴别及寻找原发灶和转移灶
PET-CT显像作为功能显像,能够揭示机体细胞代谢的异常变化,因而能较容易的鉴别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而PET-CT显像能同时获得PET与CT两者的全身的断层图像,对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诊断尤为有利。
3、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肿瘤来说,CT、MR检查局限性较大,而PET-CT检查通过一次全身扫描就可以发现恶性肿瘤是否已存在与扩散,这样就可以给患者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免除了因不必要的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损失,从PET-CT投入临床应用以来的数据统计约有40%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
4、放疗及介入治疗的精确定位
目前,2/3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消灭局部肿瘤组织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靶区通常是通过查体和传统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和MRI来确定的。但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只是解剖学的显像。同人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一样,恶性肿瘤也处在不断新陈代谢当中,通过传统的影像学观察到的肿瘤的形态、大小和活动情况等之外,它还在微观环境下不断的进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所观察不到的,经过PET-CT检查不但可以清楚的显示肿瘤的精确位置和肿瘤病灶的大小,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肿瘤的代谢情况,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它的代谢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代谢也就越活跃。放疗医师全面了解病灶的代谢情况后,及时制定新的治疗计划,按肿瘤的生物靶区进行治疗,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示踪药物把肿瘤的泛氧状态和细胞增殖状态表现出来,对病人适形调强治疗起到首要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又同时降低了治疗的副作用。很多的研究表明PET-CT将对放射及介入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5、疗效的评估与全身检测
由于PET-CT显像属于全身显像,因而对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包括:手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与疤痕组织的鉴别、放疗和化疗前后肿瘤病灶的变化、放射性肺炎与肿瘤复发的鉴别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