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智库时代 财经智库

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郝超 刘伯超 陈建新 朱洪春 许梦恬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摘要:从智能装备内涵出发,凝练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原则,进而从企业创新活动、技术与知识外溢、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构建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系,进而针对关键要素提出了响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键要素中图分类号:S766.0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3-0053-002

源是高效研发团队的基础,更是知识拓展与技术革新的源动力。同时,高级人力资源可以提升智能装备产业的管理水平,打造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其更适合产业的发展,找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有效路径。

(四)产业集聚度

智能装备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中间产品多、配套环节多、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适合于产业集聚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装备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常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单个企业很难应付日趋多样的个性化产品,所以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日益紧密。为了提高竞争优势,集中资源突破核心领域,对于非核心的环节智能装备企业常采用外包等形式进行剥离。因此,围绕核心企业而,从事非核心环节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就会在核心企业周边形成集聚,进而以产业集群的形态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

(五)对外开放度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明显。对于此问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成套技术设备,提高本国智能装备企业水平;承接国外智能装备产业非核心环节,进行加工配套生产再出口的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吸引国外智能装备产业发达企业在本国投资,接收其技术扩散,进而促进本国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等方式解决。

(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智能装备产业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级别的生产要素集聚现象明显。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之配套,所以有利于这两个产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在合作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还可以吸引其他产业客户,促进其与智能装备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发展,共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

·53·

智能装备产业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促进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装备产业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原则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三)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原则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四)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原则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二、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

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主要要考虑从“采购——生产——销售——反馈”整个产业链条的活动,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技术与知识外溢、生产要素匹配等关键要素都对其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系。

(一)企业创新活动

企业是产业的细胞,智能装备产业由智能装备相关企业组成。其创新活动是智能装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省级的重要推动力。智能装备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引进,企业并购等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工艺的技术含量,实现工艺流程与产品的升级换代,进而提升其在价值链中地位,取得更多是生存空间,促进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革新。

(二)技术与知识外溢

企业技术领先可以为其自身带来效益,但未必会一定会带动整个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只有当前沿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扩散到企业企业,并得以普及、广泛应用的时候,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才可能发生。而企业无论是技术主动流出(技术转让等方式),还是被动流出(知识外溢)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技术与知识外溢途径与监管机制,使其更具有效性与公平性。在全球价值链发展过程中,技术与知识的外溢是其显著的特征,在智能装备产业等先进战略领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三)高级人力资源

知识拓展与技术的革新是智能装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最重要推动力,但无论是知识拓展还是技术革新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的对其专研与推动。高级人力资

财经智库

地位。

三、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政策建议研究

(一)优化管理制度,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智能装备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实现知识外溢效应,对工艺革新与升级换代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来。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吸引海外具有智能装备产业经验的人才来华创业、投资,参与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强化在职教育与人才培育体系。高校、科研院所是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技术创新、管理革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政府应该构建交流平台,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智能装备企业之间交流,使得研究成果得以更高效率的转化与实践。并通过产教融合机制,采用各种方式为智能装备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技术、管理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

3.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构建多元激励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等形式为人才良性流通提供有效通道,逐步实现单位人才向社会人才的转变。

(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场化进程 进一步促进从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明确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帮助智能制造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完善社会资源分配战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产业政策制定的前瞻性,优化产业布局的和力度,引导智能装备产业良性发展;(2)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刺激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3)完善市场规则,构建健康的制度环境;(4)实施“互联网+”智能装备产业战略,提高智能装备产业软实力;(5)发挥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作用,为智能装备产业健康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媒介。

(三)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一体化 ·54·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不能使参与全球经济运作的国家都能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区域组织,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进程中,我国产业发展,包括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必须要完成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局限于我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更要通过“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强化国际间的合作,达到各方的共赢。

(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中,智能装备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动态匹配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制约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与智能装备产业相配套的物流、科研、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打破要素壁垒,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升级。

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在生产领域创新,也要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除了我国自己培育外,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获取外部先进经验与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各地区、各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提升国际贸易份额。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从利用大型城市、中心城市的经济、政治、地缘优势,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群,辐射周边地区,带动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智能制造产业,打造与之相配套的高新技术园区,构建科研与服务平台,完善物流、研发、金融、信息、法律、政策等支持体系。

(五)创造比较优势,打造国内价值链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运作大多处于低端层次,主要占据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利润较低,可替代性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低,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如今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过程中,面对国际竞争要整合国内资源,构建国内价值链,并与全球价值链接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在完善智能装备产业价值链的同时,努力创造比较优势,在吸取国外优质企业经验的同时,适当与之进行生态位分化;打造自

智库时代

身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实现区域联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及与之配套的周边产业企业应加大合作力度,促进企业之间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全方位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智能制造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水平,提升运行系统效率,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部分迈进。

【作者简介】郝超(1959-),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装备产业、价值链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武进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发展路经研究》BR201812、2018 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立项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模式与路径研究》18SYA-007、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知识价值链视角的常州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2018SJA1843阶段性研究成果,受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岚,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76-88.

[2]刘川.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升级评价研究:机制、能力与绩效[J].当代财经,2015(05):97-105.

[3]成楠.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江苏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7.

【相关链接】

智能装备,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中国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

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