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民间剪纸题材中的人文精神

谈民间剪纸题材中的人文精神

来源:好走旅游网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谈民间剪纸题材中的人文精神

姓 名: 海啸 系 别: 现代艺术学院

专 业: 艺术设计

学 号: 081212216

指导教师: 朱长征

2012年 1 月 12日

目 录

摘要…………………………………………………………………………………………Ⅱ

引论……………………………………………………………………………………………1

一 民间剪纸题材的历史………………………………………………………………………1

1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二 不同时期剪纸题材中的人文精神…………………………………………………2

(一)南北朝时期的幡……………………………………………………………………………………2

(二)唐代的菩萨立像…………………………………………………………………………………2

(三)宋代的楸叶剪纸…………………………………………………………………………………2

(四)元代的祈晴………………………………………………………………………………………2

三 剪纸题材中的情感……………………………………………………………………………………3

(一)情感传递的手法…………………………………………………………………………………3

(二)剪纸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3

(三)传统文化的传递…………………………………………………………………………………3

总结………………………………………………………………………………………………4

参考文献 …………………………………………………………………………………………4

致谢……………………………………………………………………………………………4

谈民间剪纸题材中的人文精神

2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我国原生态的民间剪纸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农民自己的的艺术,流行时间之长,地狱之广,从南国边疆到西北大漠,从云贵少数民族的村寨到东肖海滨的渔家到处都有剪纸创作的活动,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剪纸是民间的,作为为一种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而缘起的,寄托了人民的理想与信念,传递着不同的人文精神。随着时代的的发展,剪纸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

剪纸;农民;愿望;人文精神

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transmission of folk paper-cut

Abstract

China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folk paper-cut is the product of farming culture, is the farmer's own art, popular long time, hell is wide, from the south border to the northwest desert, from the minority villages to the east of Xiao Haibin Fisher everywhere paper-cut creation activity, it is rooted in the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is, it concentrates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Chinese culture, folk paper-cut is, as a kind of folk art, is the working people to meet their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origin of the sustenance of the people, the ideal and belief, the delivery of different humanistic spirit. 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paper-cut works of art contain different

3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humanistic spir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Key word

Paper-cut ; peasant ; aspiration; the human spirit

引论

在我国艺术的百花苑中,有一朵散发浓郁泥土芳香,民间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广泛流行的奇异花朵----民间剪纸。根据其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六世纪,起源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是他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姐妹相互交织在一起,传递着古来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剪纸风格,民族味道十足,具有浓厚的民族内涵。包括了美学哲学,历史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的内容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华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和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民俗鸣凤文化的窗口。

一 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

我国原生态的的民间剪纸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农民的艺术。流行时间之长,地狱之广,从南国边疆到西北大漠,丛云贵少数民族的村寨到东肖海滨的渔家到处都有剪纸创作的活动,他的创作群体是广大的农村妇女,在具有剪纸传统的村寨社会,剪纸花样被称为女红的一个重要内容得以保存和传承,剪纸作为劳动者的的造型艺术,寄托劳动者的理想与信念,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他们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激情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们心灵手巧,剪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吉庆的和喜爱的事物,剪出她们身边发生的喜吉乐闻的事物,开创了艺术的新天地,从而使剪纸艺术带有女性特色和乡土气息,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

4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也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郭沫若曾赞誉“曾建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醇厚,今见南国之刻纸,玲珑剔透之未有,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人间永不朽”,在内容与形式上渗透着浓厚的古老艺术传统与社会意识,是人文精神的百科全书,剪纸的题材与内容极为丰富,有神话传说,戏曲人物,虫鱼花鸟,包罗万象,围绕着祈福求祥和花好月圆的愿望,展开主题创作,非常巧妙的运用谐音手法,表达了深刻的寓意,表现手法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取,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的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如广东人较多相信命运和天赐吉凶祸福,如遇到不利,就用各种符篆,纸马等印刷版画焚化以祁天保佑。若遇口舌之争,生意不好,噩梦不安—以为有小人作祟,便到神前烧香和纸钱,买一包‘鞋散百解’剪纸,一同焚化,而后心安理得的。借用鞋靴和鞋的同音,伞与伞的同音趣味,加上锁链可以束缚小人的动作,纸剪得手掌的形状。用一大巴掌打走和小人,再举香祷告。也许我们会质疑那时民众的愚昧无知,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种质朴而又包含率真之美的造型艺术,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的体系和意象造型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源哲学和世界观,具有感人的人文精神。皆是“以象寓意”, “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形形色色的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不同时期的心理愿望,这就形成了不同时期独特的人文精神。

二 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的传递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手工艺的过程而要注意它所包含的“不可触摸的”非物质文化部分。任何艺术品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民间剪纸也不例外。每一个剪纸艺人都必须感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气息,通过剪纸创作讴歌他生活时期的风土人情。千百年来民间

5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剪纸一直结合各地风俗和民众的愿望而进入千家万户,传遍乡镇和村户。由于用途的不同,剪纸风格各异,由于地理气候和经济文化的差别形成了人的气质,禀赋生活环境的不同,特别是文化积淀,风俗习惯的差异更是剪纸呈现出民俗风格和地域特征,不同的时代的人文精神都在民间剪纸中留下了印记。

(一)南北朝时期的幡

南北朝时,中国佛教自域外传入后,渐渐地与中华文化相融合,憎吕们为了宣扬佛法,在寺庙里无处不挂彩色纸剪得幡旗佛花等物做装饰,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中的一类“剪纸功德”。同时也沿袭了晋代春日剪彩镂金的风俗,此外,北朝妇人正月进,长生花。立春立春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衔之,或成为。五月进五十图,五十花饰帐上。最为著名的是对马团花剪纸和对猴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剪纸”仅存三码,技术复原后可知系六对十二马,直径约二十五厘米,中间位正六角形,是一张纸三折后剪刻而成,“对猴团花剪纸”复员后方知八对十六猴,围坐一周,每对猴子都回首相望,惟妙惟肖,极为生动活泼。南北朝时期的剪纸折叠后的剪纸成的图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最终效果上存着一定偶然性,大部分都是殉葬品,当是慰藉之灵的财富象征,是现今所见的最早的剪纸,剪纸工艺绝不可能单为殉葬品而设,当时日常生活中剪纸工艺中的表象。

(二)唐代的菩萨立像

李渊称帝,该国号为唐,迁都西安风俗依旧是剪彩为人贴屏风,此俗源于岁时节日的活动。“彩胜”更被作为皇帝立春日赏赐给朝臣的恩赐之物。自盛唐之后,藩镇割据政权渐渐失控,战争不断,征兵服役于战场并无年限,绣女深闺盼征夫归来之愿望,只能寄托于针针刺绣中,内容多为象征太平光景,美好无忧。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下达诏赦以及广立戒律的形式,是佛教最大限度的发展。有着两百多年的唐代,最高统治者都是支持佛

6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发展的,武则天也不例外。她一直对佛教存在着虔诚的心,造寺译经,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地的石窟和彩雕造像中有所体现。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剪纸中,增添了佛教艺术题材的图样,除了一些菩萨立像外还有几帧佛塔样式,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已经流传民间。因人生在世,在社会交往中都脱不开喜怒乐忧思惊吓等情绪波动,固有方士隐士出现。当天灾人祸突然降临时,不免有惊喜难当至疾者,尤其是小孩更易受惊而生病,人们的精神生活不安,唯物主义未被接受,因为方士神巫有魂魄,失之可追之说,用招魂之术来安抚民心,属于迷信活动的剪纸,追魂纸马风靡一时,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工艺制作漏版印花版,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纹,将燃料漏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三)宋代的楸叶剪纸

宋代,在社会经济发达和人们广泛需求的情况下,造纸手工技术提高很快,品类增多,作为剪纸艺术载体的纸,从而适应各方面所需,当时不再只是皇帝赏赐群臣和颁圣旨下诏命之专用,或书写诗文者。已不再是劳动生产者所无缘接触之物了。至于民间用纸,做纸牌、制纸扇、印纸马、扎花灯、糊灯笼、画门神、印钱钞、糊窗棂乃至窗格贴窗花,刺绣花样子的用途索取,这些技艺的发展刺激了剪纸的发展,宋代帝王重视农业的生产,常诏画工绘制“耕绘图”以劝农。立春为一年耕种之时,作为岁时节日,承传唐代设宴大明宫,恩赐宰臣以幡胜之类的旧事,立春曰皇帝赐执宰,亲王的金和金裹银等剪纸得幡胜春盘等,相形之下更多样生动,同时属于岁时节日的艺术品,民间则以料贱工巧为上,在于手工技艺的高低。市民立秋日用楸叶剪花插于鬓角,虽然楸叶质地非同纸,单剪花艺术非凡人所为,每当正时,每家夫人少女都用剪楸叶为花,无意中形成剪花比美的活动。

(四)元代的祈晴

元代,每逢久旱不雨,农家常以素纸剪龙头形,晚上置于油灯上熏烤,以为如此必将激怒龙

7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王来治水,可以带来倾盆大雨,反映农家对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期盼,民间剪纸艺术用到气象上取得祈晴活动始见与此,同时也体现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农家们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的焦灼的心理感受。“五独子登天”的剪纸用来祈雨,在这里,造型和技法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在于:人们认为,剪纸艺人所剪的这5个小人登上梯子上天会踩出雨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剪纸是一个手工艺过程,而更要注意到它所包涵的“不可触摸的”非物质文化部分,它的本质是精神的,是一种世界观。剪纸是一种依附于巫术上的艺术。传统剪纸是很庄严神圣的事,是给神看的。例如扫天娃娃,天下雨不停时,剪一个贴上就会雨停。剪纸的艺术性和价值正在于它所包含的虔诚和信仰之中。

(五)明代刀马人物杀敌的题材

明代,明成祖曾下诏延长上元放灯日,千家万户赏灯观景,观戏看花,胜于以往。剪纸为灯花,由刺绣花样发展而来,灯笼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案题材,都是剪纸塑造的,增添了不少民俗之美。明代在益都卸石棚寨白莲教群众、马祖师聚众于乌程云雾山中,宣传“未劫”已到,自言能剪纸为兵,有方术、分发印信、白巾拥有者可以免死,还采用盆水倒影,判断人得富贵贫贱,用此来招揽信徒,因此宋代常以刀马人物杀敌的题材。

三 民间剪纸的情感传递

民间剪纸也是作者内心的情感独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展现,剪纸艺术人通过艺术作品诠释自我、宣泄心中的的喜怒哀乐,追求生活中的理想美。剪刀随心走,剪他心中想的,也就是所谓的意象,可以肆意地勾画心中的情感和憧憬。

(一)情感传递的手法

8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剪纸作品由于制造者把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以剪纸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内心情感的一种间接地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表现手法上多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意象,这种意象往往带有创造者的浓厚的想象和浪漫色彩。创作者追求的是理想中的形象,强调和突出意象造型的特点和美感,是剪纸艺人在生活体验和生产劳动感受的基础上靠直觉,印象和想象完成的。

(二)剪纸中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熔铸了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也融入了剪纸艺术中,就是剪纸“心里想的”,注意表现抒发情感和理想意念。人体中感情表达的产生,以及它表达的方向和互相作用的规律,都是天与地相互统一的,以及人的情感世界,也遵循自然界中物质运化的规律。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情感历来都是受伦理制约的,绝不是动物性情感的自然宣泄。历来的统治者们都十分重视艺术所具有的协调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价值,高度重视并利用艺术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稳定社会秩序独特的作用,用以加强精神统治。在精神领域里让山与水,自然界的动植物产生的情感的交流,也就是让人在欣赏自然时得到的启示,从而精神的得到升华和净化,在不受功力标准的束缚,超越了伦理规范制约的意境中,艺人把自己的情感大胆的宣泄到了他们自己思念向往的形象中,把不曾见过的天堂仙境抽象成月宫瑶池等,把不存在的龙凤、神鬼兑现为神奇可视的艺术形象,带有明显的心理体验特征,往往都是从当前利益得失的观念中超脱出后,就创造出无数描述自由、美丽的“小天地”的艺术作品,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艺术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释放出艺术的光辉。

(三)传统文化的传递

剪纸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一位剪纸艺术家,患病后久治不愈,因而情绪低沉忧郁。他为了排解心中的忧郁,剪了一个打鬼脚下踏着一个长方形的石头。剪纸中

9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达的正是“怒”的情感,剪得线条也是笔直向上,那威武的大鬼怒气冲冲地踏着那块石头,这样借剪纸的过程和作品中和一下,消除心中的惊怒。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产生的情感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紧密,形成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总结

小小一把剪刀,薄薄一张纸片,手指不经意的舞动间,剪尽人生的悲欢离合,剪出世界的千变万化,像一条古老的母亲河,剪纸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最深处涌出,默默流淌,生生不息。基于中国民众的文化背景及剪纸创作的人文精神,中国剪纸的审美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补偿和对理想的的追求。民众对美的评价和认识更多地保持了艺术发生时期的观念和生活原型的意义,更实际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追求,这就是人文精神的演变。同时也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向善求真的观念一脉相承,这种审美观念不自觉的使民众把现实生活中美好的的理想和追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世界和改造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付诸于审美形式之中,随着时代的的发展,剪纸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 王光敏. 剪纸文化. 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5

[2] 郎绍君,刘树杞,周茂生. 中国造型艺术词典.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9

[3] 王树村 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8

[4] 易欣. 民间美术.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

[5] 王树村. 中国民间美术史. 糍南美术出版社,2004.11

10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 郑锦扬. 艺术概论].艺术教育,2005

[7] 郑蔚山. 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

[8] 李西泰 著《剪纸艺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9] 郭梅 编著《中国传统剪纸》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9

[10] 鲍家虎 著《剪纸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感慨良多。大学四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朱长征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检阅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也将成为我以后工作的楷模。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朱长征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朱长征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再此谨向朱长征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充实地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