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方音乐史笔记整理资料

西方音乐史笔记整理资料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时间:整个19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年、 1830年、 1831年、 1848年、 1861年、 1871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 个性大于共性 注重心理刻画 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 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 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 晚期:19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 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的不协和弦和半音和声。 瓦格纳在论著《音乐与戏剧》中提出:戏剧是目的、音乐只是 手段(认为以往的歌剧已本墨倒之)。他强调未来艺术必须以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 德奥歌剧:

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 瓦格纳乐剧改革

古希腊悲剧为榜样达到再次综合。运用场幕结构、无终旋律、诵唱旋律、主导动机、半音和声、重浓的管弦乐等改革性手段,并改称为“乐剧”,以替代以“歌”为主的传统歌剧。半音和声打开了通向调性瓦解的大门。代表作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四部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法国歌剧:

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

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

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著 ,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 ,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

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

喜歌剧《卡门》(熟悉剧情)

唐豪赛因放走了卡门而被禁闭 卡门与同伙合谋以女色打通走私关卡

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线索

舒伯特:选词严格,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词曲关系均衡,和声与钢琴伴奏被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的同等地位,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意的作用。巧妙运用半音和声,大多用分节歌形势《美丽的磨坊姑娘》与《冬之旅》为自传性的声乐套曲(3代表作)

舒曼:重视发掘诗的意境,多为成套创作。以短呼吸的旋律居多,努力使音乐与诗歌、人声与钢琴的关系取得平衡,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二重唱,钢琴的前奏、间奏与尾奏常期重要作用。(2代表作)

勃拉姆斯:歌词不如舒曼讲究,内容大多为爱情、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晚年偏爱写思索死亡的歌曲,词曲关系与形式结构接近舒伯特,优美的旋律常建立在3和旋及其周围的音少年宫,钢琴伴奏描绘性不强,但和声新颖,支体丰富,常用长琶音和切分节奏,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对位。(2代表作)《徒劳小夜曲》、《摇篮曲》

沃尔夫:有为特定诗人诗歌谱曲的习惯。受瓦格纳影响,重视诗的作用,揭示人的内心,自称“歌唱的诗”。偏爱写朗诵般的旋律,甚至不顾结构的均衡将声乐与钢琴融为一体,似乎是在钢琴伴奏上生成的诗歌吟唱。(1代表作)

马勒: 把艺术歌曲组合成套,首先采用管弦乐队伴奏,人声与管弦乐构成细腻精湛的统一体(1代表作)

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 意大利歌剧:

罗西尼——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古典主义者,遵循和运用美声唱法,促进了歌唱技术的发展,高潮处常用重唱作结束。代表作: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

罗西尼与威尔第间的歌剧作曲家: 唐尼采蒂《爱的甘醇》、《军中女郎》 贝利尼《清教徒》、《梦游女》

威尔第——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26部歌剧中24部为正歌剧,2部喜歌剧,不与过去彻底决裂,也不做激进的改革,努力通过自己的创造,把意大利歌剧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代表作:歌剧《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意大利晚期浪漫主义歌剧的最后代表。要求剧本具有“引人、惊人、动人”的效

果,音乐既有瓦格纳的戏剧性,又有威尔第的抒情性,既借鉴了场幕结构,也继承了歌唱为主的意大利传统,认为没有鲜明动人的旋律就没有音乐。和声色彩丰富,并随剧情发展而变化,运用全音音阶,附加六度和弦,增三和弦,不准备不解决的不协和弦以及平行和弦等手法。代表作:歌剧《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亚人》等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代表

俄罗斯: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 强力集团一般概念 格拉祖诺夫 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原因 挪威:格里格

芬兰:西贝柳斯

西班牙:法雅、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

民族乐派的一般特征p288 英国:埃尔加、威廉姆斯

法国:弗朗克、圣桑

匈牙利:柯达伊、巴托克

波兰:亚那什克、席曼诺夫斯基 罗马尼亚:埃涅斯库 美国:格什温、科普兰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线索 舒曼、肖邦、李斯特的贡献

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发展线索 柏辽兹、李斯特的贡献

民族歌剧代表作:

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 鲍罗丁的《伊格尔王》

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雪娘》 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 德沃夏克的《水仙女》

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发展线索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p.206 门德尔松:《第四“意大利”交响曲》p.208 舒曼:《第一“春天”交响曲》p.213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p.218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p.242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p.299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p.309 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p.226

世纪之交的几个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 真实主义歌剧 表现主义音乐 十二音音乐代表人物 勋伯格 序列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梅西安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斯特拉文斯基(中期) 法国“六人团” 普罗科菲耶夫

印象主义音乐主要手法

旋律:缀合而成,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节奏:常用符合拍、复节奏和不规则节奏 调式:常用五声调式、中古调式、全音阶

其他重要手法:和声、演奏法、力度与配器等成重要色彩性手段 多用小型体裁,结构趋于模糊

《牧神午后》 《大海》三:风和海的对话 《夜曲》三:人鱼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德彪西(法)

管弦乐《牧神午后》《大海》《夜曲》等 钢琴曲:《贝加莫组曲》《版画集》《意象集》等 歌剧:《佩里阿斯与梅利桑德》

拉威尔(法,西)

《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等

莱茨比基(意)

《罗马的喷泉》第一部分 《黎明时朱丽亚峡谷喷泉》等

名词解释: 真实主义歌剧

时间:十九世纪末 地点:意大利 文化背景:自然主义与真实主义文学 取材:现实生活,反神话体裁 篇幅:简洁,反无止尽扩张

人物:社会底层普通人,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 情节:热衷妒忌、纷争、情杀

手法:后浪漫主义,反瓦格纳 歌唱为主、民族性、分曲结构 代表音乐家:马斯卡尼、列昂卡伐洛 代表作:《乡村骑士》、《丑角》

表现主义音乐

时间:二十世纪初 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文化背景:受绘画流派影响

特征:注重将人的内心下意识的冲动推向外界;追求尖锐夸张的冲动性宣泄。

手法:打破传统,以无调性为基本手法特征;因否定了调性而失去了协和与不协和的对比,以大幅度跳进、反对称的结构、模糊不清的曲式和频用极端音区等非传统手段,强化情感宣泄。

代表音乐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 代表作勋伯格《月光下的彼埃罗》等

新古典主义音乐

时间:二十世纪两次大战之间 地点:法国 文化背景:反浪漫主义

特征:排斥过度的情感表现,要求冷静的约束; 反对主观冲动,提倡客观稳定 主张“回到巴赫”, 苛守传统调性 启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纯音乐体裁 手法:追求结构完美匀称、手法明晰简洁, 偏重复调织体的音乐风格,但依然能感觉到二十世纪的某些风格和音乐语汇 代表音乐家:萨蒂、“六人团”、斯特拉文斯基(中期)斯特拉文斯基被看做新古典主义音乐

的旗帜人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