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我们的想象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掠过〔lüè〕油漆〔xī〕苟安〔gǒu〕 ...B.躲避〔bì〕拘泥〔ní〕怅然〔chàng〕 ...C.鉴赏〔jiàn〕 驱遣〔qiǎn〕 桥堍〔tù〕 ...D.一缕〔lǚ〕即使〔jí〕契合〔qiè〕 ...
2.以下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作家而言, 粉丝易得, 知音难觅, 粉丝, 是为成名__________;知音, 是为寂寞__________. 知音之可贵, 不但在于__________, 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 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指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文字是一道桥梁. 〔 〕
〔2〕如果单就字面解释, 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 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 这有什么意思呢?〔 〕
〔3〕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 〕
〔4〕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 它们苟安, 怕事, 只想躲避暴风雨, 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 〕
5.下面对课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 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 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 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 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 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 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6.以下句子组成语段, 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一些经典作品, 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 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 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到达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 取得多高的成就, 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 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 反复精读, 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 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7.美丑对照原那么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比照, 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 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 请你从阅读过的中外名著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巴黎圣母院》, 既塑造了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纯洁善良的钟楼人卡西莫多, 与其对照也塑造了面孔阴森、灵魂透顶的副主教弗罗洛;《__________》, 既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对照也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C 解析:A项中的“漆〞应读qī;B项中的“泥〞应读nì;D项中的“契〞应读qì. 2. A 解析:B项中的“慌〞应为“荒〞;C项中的“既〞应为“即〞;D项中的“察〞应为“查〞.
3.B 解析:“雪中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锦上添花〞, 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 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根底上进一步完善. “慧眼独具〞, 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胆识过人〞, 指有胆识, 有气魄, 超过一般人.
4. 〔1〕比喻 〔2〕反问 〔3〕引用 〔4〕拟人
5. B 解析:A项中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 C项中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 D项中“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用.
6. B 解析:本语段提出“循环往复阅读〞这一中心论点, ③可作为第一句;⑤中有“这种〞表达了与上句的衔接, 可作为第二句;①④句讲了“循环往复阅读〞的意义及必要性;②句有明显的总结作用, 可作为尾句.
7. 例如一:药 大义凛然、英勇献身的者夏瑜 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康大叔
例如二:大卫·科波菲尔 貌似严肃却善良正直的婆姨贝西凶狠贪婪、极端冷酷和残忍的继父摩德斯通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 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 言行一致的做人原那么, 建全自己的人格, 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1、 味文中重要语句,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 解文章表达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容易无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 让我们走进臧克家, 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
二、资料读演, 资源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全班共同交流, 互动互学, 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1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 目睹蒋介石的, 奋然而起, 积极参加反对、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最后献出珍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郭沫假设称其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
2、臧克家
臧克家, 现代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催促学生积累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表情朗读. 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表演朗读, 其余学生评议.
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 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文章表达了哪几件事, 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
4、整体感悟, 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 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 四、课堂小结
阅读文章, 理清思路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 注意过渡段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一、学生合作研讨, 深层探究
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 思考以下问题
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 作者为什么单项选择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 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
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 思考以下问题
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 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
⑵联系时代背景, 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
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 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二、学生品读课文,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按照“我欣赏, 因为他具有美, 表达在〞的句式说话. 三、质疑问难
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 四、课外拓展
学习本文后, 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 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 行必果等 五、课堂小结
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 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他为了民主事业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七、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