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习题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的
气势和 的景色。
的特点。 的特点。
。 。
2.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3.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 4.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5.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6.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7.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8.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9.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10. 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11.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
析两字好在哪里。
1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13.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 1.望 高大雄伟 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神奇秀丽 2.高大雄伟 3.神奇秀丽 4.参天耸立 5.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1.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 ”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12.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13. 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虚实相生, “造化钟神秀 ”是虚写, “阴阳割昏晓 ”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如果考试时要求“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只需要答出其中一点就得分。
一、赏析《望岳》
1、 2009 年湖北省襄樊 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4 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 “割”字炼得极好, 从山的北面来看,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 2 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 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 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 由近望到远望
A.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 由远望到近望
9.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 由俯视到仰视
)
D. 由仰视到俯视
B. 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 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D. 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 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61.( 2012·云南省昭通市) 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 分)
【答案】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 ( 1 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 分)。(意
近即可)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 ”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
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 8.B
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 7. 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②终要,终当 5. ⑵. 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9.D 10.D
6. 高大巍峨
11.B
4 分)
7、 2009 年湖北省襄樊 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
的形象。( 2 分)
⑴.诗中加点的 “割”字炼得极好, 从山的北面来看,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 分)
4、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理解也可。
33.( 2011·广东省湛江市)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
4 分)
(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 1)高大巍峨( 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16.( 2012·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望岳》诗,完成
22.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 由近望到远望
C. 由俯视到仰视
22-25 题。
)
B. 由远望到近望
D. 由仰视到俯视
23.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C. 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
B. 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D. 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 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25. 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答案】 22.B 23.D24.D 2014 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25.B
8~9 题。( 4 分)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答:
2 分)
2 分)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一)诗歌阅读 8. ( 2 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 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2014 年四川省雅安市
21.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1.D (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2014 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三、古诗词鉴赏(共
3 分)
)
10.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