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来源:好走旅游网
姓名:胡根生 性别:男

出生年云:1971.5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图像处理 2. 智能信息处理

个人简历

2003年6月获江苏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

学术成果

1. 基于支持向量值轮廓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 电子学报.

2. 具有多分段损失函数的多输出支持向量机回归. 控制理论与应用.

3. 在线多输出支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具分段损失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

在研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云层去除新方法(批准号KJ2010A021)》 姓名:孙玉发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电磁学及应用 2. 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3. 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个人简历

1988年、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1998年8月,安徽大学讲师;1998年9月—2003年8月,安徽大学副教授;2003年9月至今,安徽大学教授。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无线通信中心做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6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科学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微波毫米波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等学校

‘十五’第二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3项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6篇,主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

获奖情况

曾获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彭荫刚奖学金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首届优秀论文奖和安徽大学董事会优秀教学奖等。

在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大尺寸多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的频域计算方法研究”和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电大尺寸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异向介质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阶辛算法的时域电磁散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姓名:王贵竹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9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机网络通信 2. 移动容滞网络 3. 网络安全

个人简历

1987年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信号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通信网、信息安全、电路与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三项;

在国际会议、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姓名:吴先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5年8月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2. 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3. 计算电磁学及应用

个人简历

1982年2月在安徽大学无线电学系毕业获工学学士。 1985年7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

学术成果

1. 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微波分会理事,安徽省软件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电子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2. 出版专著2部,

3.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Journal of Computation Physic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Chin. Physic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上发表论文158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

获奖情况

1.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5•1”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处津贴。

2.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科技进步类)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万元)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6万元) 4.国家烟草专卖局科研项目(120万元) 姓名:许先璠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12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高频通信电子技术 2. 电子测量技术

3 仪器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

个人简历

1977年2月就读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1年2月就职于合肥无线电三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1987年和1993年两次公派在日本国日立电子株式会社研修;1995年就职于安徽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任物料部经理、总工艺师;1998年1月至今:就职于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曾兼任安大电子检测设备厂总工程师、厂长。

学术成果

主持过电子工业部部优产品,安徽省优质产品 “DC4322双踪示波器”的设计;负责

“世界第一种安徽万燕VCD”的三个型号产品的生产与工艺设计;作为主设计之一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型杂质在线探测仪”和04年科技部科技创新项目 “远距离非接触IC卡读写系统”、07年中国烟机科技项目“片烟结构在线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作为项目第1人承担2002年安徽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 “利用激光图像识别材料”项目的研究。第1人承担2006年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特定目标图象的动态识别分类系统”的研究;作为项目第1人承担2006年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物流动态识别分类系统”的研究,国家科技部资助经费40万元;

获奖情况

获安徽省优秀新产品设计三等奖、安徽省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姓名:章权兵 性别:男

出生年云:1977年9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信号处理 2. 模式识别及应用 3. 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个人简历

1994.9-1998.7 安徽大学数学系,本科; 1998.9-2001.7 安徽大学数学系,硕士;

2001.9-2004.7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 2004.7-2011.1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2011.1 至今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学术成果

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及多个横向项目的研究。 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获奖情况

1.多视图几何理论及应用,200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面向实际的数学素质教育,2005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基于双语教学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6年国家一等奖、2007安徽省一等奖、2008年国家二等奖、2009年国家二等奖、2010年国家二等奖;

5.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8年国际二等奖、2010年国际二等奖。

在研项目

1.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2009.1-2011.12,主持;

2.光相位计算与全息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2106),2009.1-2011.12,参与。

姓名:陈明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10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2. 小波信号处理 3. 稀疏微波成像 姓名:宋开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电磁场数值计算 2.电磁散射与逆散射 3.天线分析与设计

个人简历

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 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9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1996年进入安徽大学电子系工作至今,现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九五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SCI、EI收录5篇

获奖情况

2003,省级科技成果奖(基于辛几何理论的散射场焦散区计算方法的研究); 2004,省级科技成果奖(智能型杂质在线探测仪); 2005,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三等奖;

2008,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智能型杂质金属在线探测仪)。

在研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09A53),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931002),主要参与人 姓名:唐俊 性别:男

出生年云:1977.6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 2.计算机视觉 3.虚拟现实

个人简历

2003年获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方向硕士学位,2008年获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9月任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学术成果 [1] Jun Tang(唐俊), Dong Liang,Nian Wang,Yi-Zheng Fan, A Laplacian Spectral Method for Stereo Correspondence,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7,28(12):1391-1399(SCI收录); [2] 唐俊,王年,梁栋,范益政,贾兆红,一种使用TPS变形模型的Laplace谱匹配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8,20(4),862-866(EI收录);

[3] 唐俊,王年,梁栋,范益政,贾兆红,一种结合形状上下文分析的Laplace谱匹配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4),4345-4350;

[4] Jun Tang (唐俊), Nian Wang, Dong Liang, Yi-Zheng Fan, Zhao-Hong Jia,Spectral Correspondence Using the TPS Deformation Model,LNCS,4491:572-581(EI收录); [5] Jun Tang(唐俊), Dong Liang,Nian Wang,Zhao-Hong Jia,Spctral Correspondence Using Local Similarity Analysis,Proc.2007 Int’l Conf.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395-399(EI收录);

[6] 唐俊,王年,梁栋,一种结合概率松弛的谱匹配方法,计算机工程,2007,33(21):1-5;

[7] 王年,唐俊,韦穗,范益政,梁栋,基于一维移动物体的双目装置自标定,机器人,2006,28(2):136-143(EI收录); [8] Nian Wang,Jun Tang(唐俊),Jiang Zhang,Yi-Zheng Fan,Dong Liang,Spectral Edit Distance Method for Image Clustering,LNCS,4505:350-357(EI收录); [9] Nian Wang,Jun Tang(唐俊),Yi-Zheng Fan,Dong Liang,An Alogrithm of Camera Self-Calibration,Proc.2006 Int’l Conf.Signal Processing,1345-1348(EI收录);

获奖情况 在研项目

[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谱图理论在非刚性图像配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2] 863计划项目:XXXX仿真技术(第二参加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图理论的非刚体形状匹配研究(第四参加人); 姓名:韦穗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46年2月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计算视觉

2全息显示 3 可压缩传感

个人简历

1969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79.9-1996.10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导等。1983年4月至1985年9月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及弗吉尼亚多理学院作访问科学家。1991-1998任国家863机器人主题第3、4届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信息科学评委会评审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安徽省仿生感知与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杂志编委。

学术成果

1996年后,翻译的《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一书被多所学校用于研究生教材,原著作者R. Hartley和A. Zisserman在他们的著作再版时多次提到韦穗教授对原著的改进意见。主持了2002年第二届国际图像图形学术会议,编辑了两本会议论文集,其中大部分论文都被EI收录,完成的国家清史项目中的图像修复和处理软件并评为优,获2个软件著作权,申请专利3项。近期在光学学报、中国激光、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家重点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搭建了国内第一套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的视频全息显示装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以及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的资助。

获奖情况

获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先进工作者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国家新产品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等奖励,为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研项目

光相位计算与全息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协同架构与专用操作系统子课题2009ZX03006-001-02(“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姓名:徐超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6月 职称:正高工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网络与智能信息系统 2.嵌入式系统

个人简历

1982年──1986年 安徽省计委计算站数据转换室副主任

1986年──1991年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数据部部长 1991年──1993年 赴日本研修

1993年──2004年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 剑桥大学CIT督察官

2004年──现在 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术成果

主持完成省重点科技3项,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项目1项、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专项项目2项,其他科研和合作开发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30余篇。

获奖情况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在研项目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内容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高性能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研究 姓名:张红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7年8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2. 多媒体通信

个人简历

1999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6年1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11月,进入安徽大学电子学院工作,任讲师。 2008年9月,任副教授。

2009年9月,担任硕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

近年来,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和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10余篇。

在研项目

(1)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分布式空时频编码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协作频谱感知与协作中继传输策略的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3)多功能远程监控与网络通信平台的研制(横向课题) 姓名:朱军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年6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通信信息处理 2. 光通信网络 3. 多媒体通信

个人简历

1989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1992年8月在安徽省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术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篇,近年来主编教材与论文如下: [1] 朱军,张俊,马帅,多模光纤线路的组合二阶失真分析.光通信研究,2011,2:37-39 [2]ZhuJun,Xiang Bingbing. Analysis of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ICDSPCE2011) (EI收录)

[3]朱军主编,数字信号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4] YANG Yonglei,ZHU Jun.An Asynchronous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9. CiSE 2009.(EI收录) [5]朱军,柴晓冬,刘志超,多模光纤链路信号传输特性分析,通信技术,2008年,VOL.41,NO.10, p63-65 [6]朱军,刘文清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方法用于气体定量分析,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VOL.28,NO.1, p80-84 (EI收录)

[7]朱军,刘文清等,基于光谱波段优化选择的FTIR测量与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4月,VOL.27,NO.4, p63-65(SCI收录)

获奖情况

安徽大学2006、2007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安徽大学2008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

在研项目

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城域光网络中光纤链路信号传输特性的研究”(项目批准号:KJ2010A020);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分布式空时频编码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批准号:60972040)

个人简历

陈明生,博士,副教授,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教师、系副主任,2011年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为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应用计算电磁学学会会员。2008 年7月获安徽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10年元月起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

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小波信号处理和稀疏微波成像等。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973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近三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IET Microwaves, Antennas &Propagation》、《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Journal of Computation Physics》、《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Chin. Physic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50 余篇,并应邀担任《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Computer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电波科学学报》、和《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多年从事“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杯”的组织和教学活动,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4 次,二等奖2 次,国际二等奖2 次,2007 年作为指导教师获得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

获奖情况 在研项目

(一)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正主持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四十七批中国博士后基金;(3)安徽省第五批优秀青年基金;(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5)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6)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二)目前作为成员参与的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国家973项目。 姓名:胡艳军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7年10月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 2.无线传感网络 3.通信信息处理

个人简历

分别于1989年、1992年在安徽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8破格晋升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博士后证书。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研究科学家。

现为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物联网频谱感知与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国家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成员。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20余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30余篇论文被EI、ISTP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获奖情况

200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研项目

主持在研科研项目8项:

1.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物理环境下基于无线传感网的信息协同感知和优化传输”( 61071168)

2.2011.1~2013.12,高校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复杂物理环境下基于无线传感网的信息协同感知和优化传输系统实现”

3.2011.1~2012.12, 安徽省科技攻关科技强警专项“爆破作业及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安全预警系统”,(1101b0403030)

4.2009.1~2011.12安徽省产学研重点项目“井下复杂物理环境中数据和图像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KJ2009A100)

5.2011.1~2011.12, 国家863子课题”感知重点频段干扰测试方法研究”

6.2011.1~2011.12,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雷达干扰TD-LTE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7.2009.7~2011.12,井下复杂物理环境中数据和图像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横向开发项目

8.2009.3~2011.12, “Beyond 3G/4G标准化研究”, 横向开发项目 姓名:李晓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1年6月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多媒体通信与通信信息处理 2. 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

个人简历

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安徽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并于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南开大学作访问学者。1991年7月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近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安徽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等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在《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与信息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获奖情况

(1) 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 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3) 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在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分布式时空频编码及关键技术的研究”(60972040)。

(2)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多用户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KJ2009A57)。

(3)主持科技开发项目“高性能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平台的研制”。 姓名:屈磊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年3月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姓名:谭守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1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网络信息处理 2. 图像处理 3. 嵌入式系统

个人简历

1993.9-1997.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学士

1997.9-2004.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直读博士 2004.7至今 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

学术成果 项目:

1. 2009.1-2011.12 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芯片研发与应用》分课题《UniCore-2定制优化及系统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1050万元,排名3

2. 2008.10-2009.10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项目《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减灾应用系统决策支持分系统》:5万,排名2

3. 2008.1-2008.12 安徽省交通厅项目《安徽省公路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实施方案》:10万,排名2

4. 2007.9-2008.12 安徽省交通厅项目《安徽省交通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研究》:50万,排名2

5. 2006.8-2007.12 安徽省交通厅项目《安徽省公路信息化建设规范研究》:15万,排名2

6. 2007.3-2008.12 安徽省运管局项目《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南研究

及实施》:8万,排名2

7. 2006.1-2007.12 合肥市科研计划项目《安徽省高速公路储值卡收费及多路径识别技术的研究》:15万,排名3 8. 2006.1-2007.12 安徽省科技厅07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基于Linux的VPN网关》 ,4万元:技术负责,排名3

9. 2005.1-2005.12 安徽省交通厅项目《公路路网综合管理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12万,排名8

10. 2005.1-2005.12 合肥市信息办《合肥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3.5万,排名2

11. 2005.1-2005.12 合肥市信息办《智能交通发展规划》:2.5万,排名3

12. 2005.8-2007.7 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基于Linux的IPv6 VPN防火墙研发及产业化》:25万,排名3

13. 2004.10-2006.10 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主动轮廓算法及不确定多目标自动识别的研究》,4万元:项目主持

14. 2005.1-2006.12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WEB数据挖掘及知识管理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2005KJ004ZD),3万元,排名2

15. 2005.1-2006.12 合肥市科研计划项目《基于XML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10万,排名4

16. 2005.1-2006.12 合肥市科研计划项目《基于Linux的VPN网关》(14):12万,排名4

17. 2004.11-2006.12 安徽省科技厅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制造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06060441),15万元:技术负责,排名2

18. 2004.7-2004.12 芜湖市信息办《芜湖市电子政务设计》:5万,排名6 19. 2001.1-2002.12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基金项目《大学物理虚拟实验》,25万:排名8

20. 1997.10-2000.3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物理学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技术负责 21. 1997.5-2000.3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for Windows》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负责20余项开发型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 论文:

1. 谭守标,徐超,江元,宁仁霞. Web信息抽取及知识表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计算机系统应用[J], 已录用 2. Shoubiao Tan, Chao Xu, Jianqing Huo, Xiaopu Wang. The Remote Education Assistant System for the Virtua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C]. In: Proceeding of IEEE 200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ICCSE 2009). Nan’ning,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7. Ei(Accession number: 20094512424834)

3. Shoubiao Tan, Chao Xu, Yuan Jiang. Web Data Extraction System Based on Label Library [C]. In: Proceeding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9). Tianjin,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8.

4. Shoubiao Tan, Jin Fan, Yuan Jiang. Web Data Extraction Based on Label Library [C]. In: Proceeding of 2009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SIE 2009). Los Angeles/Anaheim, US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3. Ei(Accession number: 20094712464468)

5. Tan Shoubiao, Xu Chao, Huo Jianqing, Wang Xiaopu. Virtua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C]. In: 中国仪器仪表学报2008增刊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 2008.8: 817-821. 6. 谭守标, 徐超, 李正平. 日本软件质量保证原则和手段 [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原 微机发展), 2007, 17(6): 46-48.

7. 谭守标, 王晓蒲, 霍剑青, 徐超, 李正平. “导热系数的测定”虚拟实验课件的设计实现 [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原 微机发展), 2006, 16(8): 195-197.

8. 谭守标, 霍剑青, 郝建, 王晓蒲, 赵永飞, 谢行恕. 高分辨率软X射线显微成像下细胞的自动提取 [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6, 27(3): 573-576. 9. 谭守标, 霍剑青, 王晓蒲. 计算机虚拟技术在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J].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 2005,35(3): 429-433. 被他引1次 10. 谭守标, 陈军宁, 柯导明, 霍剑青, 王晓蒲. 螺线管磁场及其测量实验的计算机仿真 [J].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04, 8: 60-61,64.

11. 谭守标, 霍剑青, 黄海兵, 王晓蒲.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的计算机虚拟技术及实现 [J]. 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2): 360-362. 被他引1次

12. 谭守标, 霍剑青, 王晓蒲. 虚拟实验软件的建模方法与实现技术 [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24(12): 2239-2243. 被他引2次

13. 谭守标, 王晓蒲, 霍剑青.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中霍尔效应虚拟实验课件的设计实现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9(4): 42-44.

14. Tan S B, Huo J Q and Wang X P.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of “To explore the magnetic field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C]. In: International Physics Education Newsletter Supplement 1998, pp. 138-14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echnologies in Physics Education, Oct. 1998.

15. 李健, 谭守标, 徐超. 一种Web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原 微机发展), 2009, 19(2):70-73.

获奖情况

基于IPV6的VPN防火墙,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10,排名3 在研项目

2009.1-2011.12 核高基国家重大专项《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芯片研发与应用》分课题《UniCore-2定制优化及系统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1050万元,排名3 姓名:吴秀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5.9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物理设计

个人简历

2005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8年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2010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嵌入式SRAM编译器关键技术研究”(经费1042万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项目“单片全集成时钟产生的研究与设计”(经费5万元)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集成数控时钟产生电路的研究” (经费5万元),先后参加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芯片研发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质栅多阶梯场极板HMLDMOS及高压LDMOS的SPICE模型”、863计划课题 “无线传感网节点嵌入式SoC芯片和射频收发芯片设计”、工信部电子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数模兼容数字电视调谐器前端接收芯片开发” 、863项目“高压驱动电路模块”、973项目子课题“纳米尺度硅基集成电路中新材料的基础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7篇,申请专利4项。

获奖情况

在研项目

2010.1—2011.12 嵌入式SRAM编译器关键技术研究 2010.1—2012.12 全集成数控时钟产生电路的研究 姓名:许耀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4 职称:副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通信信号检测与接收技术研究 2.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

个人简历

安徽大学1997年本科毕业,安徽大学工作。2004年硕士毕业,电路与系统专业移动通信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处理.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等。 学术成果

主持厅局级项目2项;参加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目.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重点期刊论文3篇,EI检索收录2篇。

在研项目 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Schur算法的图像传输联合检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

2. 基于数字电视微波的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究,教育厅重点项目。

3. 井下复杂物理环境中数据和图像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教育厅重点项目。 4. 横向开发项目:

主动式抗干扰移动通信接收机的研究与仿真实现(参加)。

Beyond 3G/4G标准化研究-动态频谱使用研究和中继传输技术,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横向项目(参加)。 姓名:周宇飞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年1月 职称:正高工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2. 高频电力电子技术

个人简历

周宇飞,男,1973年1月生,籍贯江苏溧水,1994年及1997年分别毕业于安徽大学自动化系及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2002年11月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资讯工程学系做访问学者,2003年任副教授,2005年任教授。 学术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电路与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1项,省教育厅基金2项,迄今在Int. J. Bifurcation and Chaos,Int. J. Circuit Theory and App.,Chinese physics,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电子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20篇,论文被SCI源刊物引用70余次。 获奖情况

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

在研项目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频开关功率变换器中的混沌控制与反控制及其应用研究”和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各1项。 姓名:代月花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9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微纳米MOS器件的建模与模拟 新型半导体非挥发性存储器的研究

个人简历

1995.9-1999.6,安徽大学物理系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获工科学士学位; 1999.9-2002.6,安徽大学电子系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科硕士学位;

2004.9-2007.6,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科博士学位; 2002.7-2005.6,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助教; 2005.7-2007.5,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讲师; 2007.6-现在,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任教,教授。

学术成果

自2002年参加教学科研以来,主要工作成绩如下:参加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子

课题:“UniCore-2定制优化及系统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和 “嵌入式CPU SRAM编译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承担国家青年基金“纳米MOSFET器件统一模型模拟理论及性能优化方案的研究”;863计划3项,其中承担了863计划军口涉密项目,xxxxxx的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其中承担“纳米MOSFET器件统一模型模拟理论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次;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5篇,EI、ISTP检索1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排名第3),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3); 2007年6月因科研成绩优异直接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2010年11月成为安徽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获奖情况

参加科学研究获奖情况:

(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0.1微米MOST的工程模拟与建模(01044104), 2003.1-2005.12,骨干,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并通过鉴定 ;

(2)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1微米MOST的体硅与SOI结构的统一模型(2003kj0012d),

2003.1-2005.12,骨干,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3)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TCAD 的虚拟工艺 (99jl0017zd ) 1999-2001,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2010年11月被评为安徽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在研项目

(1)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纳米MOSFET器件统一模型模拟理论及性能优化方案的研究(61006064),2011.1-2013.12,21万,正在进行; (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纳米MOSFET器件统一模型模拟理论的研究(090412035),2009.1-2010.12,5万 姓名:黄志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9年12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电磁高性能计算

2.新型电磁材料特性研究 3.新型天线设计

个人简历

2002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2007年7月获得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10年9月-2011年9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访学(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公派)。

学术成果

作为骨干成员先后参加了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60371041,

No.60671051),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60931002, 排名第二、子项目负责人),一项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No.20060357004),主持安徽省高校重点项目二项(No.KJ2008A100,No.KJ2011A002)。 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Appli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ociety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Chin.Phy.Lett》、《电子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系统仿真学报》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专书一章节。

获奖情况

安徽省第七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安徽省“教坛新秀”奖获得者。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60931002) 安徽省高校重点项目(No.KJ2011A002)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 姓名:梁 栋 职称:教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计算视觉、计算信号处理、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985 年和1990 年在安徽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2 年获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1991 年晋升为安徽大学讲师, 1996 年晋升为安徽大学副教授, 2002 年晋升为安徽大学教授。 1995 年被评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2 年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近年来,先后在《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在国家级重点期刊发表 15 篇, EI 、 ISTP 收录 12 篇。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 863 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合肥市重点科研计划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等各类科研项目 30 余项,先后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 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安徽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科技成果证 2 项, 6 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主要学术团体职务: 安徽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子商务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 计算视觉、计算信号处理、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