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6_真题-无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6

(总分86,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1. 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的学者是 【 】 A. 斯宾塞 B. 涂尔干 C. 韦伯 D. 孔德

2. 在冲突理论中,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 】 A. 阶级斗争理论 B. 辩证冲突论 C. 功能冲突论 D. 结构冲突论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 】 A. 社会批判理论 B. 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C. 沟通理论 D. 结构化理论

4.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恢复重建时期开始于 【 】 A. 1976年 B. 1979年 C. 1985年 D. 1989年

5. 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 】 A. “是什么” B. “为什么” C. “将会怎样” D. “应该怎样”

6. 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 【 】 A. 问卷调查 B. 实地研究 C. 实验法 D. 文献法

7. 研究者始终与被观察者保持一定的距离的观察方法是 【 】 A. 非参与观察 B. 参与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8. “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这指的是文化的 【 】 A. 创造性 B. 习得性 C. 共享性 D. 累积性

9. 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是指 【 】 A. 文化传播 B. 文化采借 C. 文化杂交 D. 文化冲突 10. “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就是 【 】 A. 基本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正向社会化

11. 社会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是 【 】 A. 微观控制 B. 内在控制 C. 制度化控制 D. 积极性控制

12. 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 A.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 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 C. 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

13. 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 【 】 A. 合作 B. 交换 C. 竞争 D. 冲突

14. 霍尔认为,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 【 】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15. 夫妻双方有一方因离婚、丧偶而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被称为 【 】 A. 单亲家庭 B. 断代家庭 C. 单身家庭 D. 残缺家庭

16. 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 】 A. 内群体和外群体 B.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7. 在社区研究的过程中,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的理论是 【 】 A. 扇形理论 B. 多核心理论 C. 同心圆理论 D. 过程理论 18. “我群”也称作 【 】 A. 成员群体 B. 参照群体 C. 外群体 D. 内群体

19. 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 【 】 A. 超凡魅力型权威 B. 传统型权威 C. 法理型权威 D. 法治型权威 20.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 【 】 A. “生物人” B. “经济人” C. “社会人” D. “会说话的工具”

21. 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工业国家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对原有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和措施。其中最著名的有 【 】 A. 乡村建设运动 B. 社区睦邻运动 C. 圈地运动 D. 社区建设运动

22. 子女相对于其父母地位的变动称为 【 】 A. 垂直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内流动 D. 代际流动

23. 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 】 A. 形式主义 B. 退缩主义 C. 反叛 D. 革新

24. 在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的各个具体领域所实现的控制是 【 】 A. 微观控制 B. 制度化控制 C. 外在控制 D. 积极性控制

25. 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 】 A. 法律控制 B. 道德控制 C. 习俗控制 D. **控制

26. 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 】 A. 长期性思想 B. 整体性思想 C. 全球性思想 D. 全局性思想

27. 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这是 【 】 A. 行为偏差理论 B. 行为界定理论 C. 对象建构理论 D. 社会建构理论

28. 斗殴问题、酗酒问题、自杀问题、走私问题等属于 【 】 A. 结构性社会问题 B. 制度性社会问题 C. 偏差性社会问题 D. 自然性社会问题

29. 对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是 【 】 A. 有计划社会变迁 B. 社会发展计划 C. 社会现代化 D. 全球化

30. 不仅是工业化的前提,也是顺利完成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的是 【 】 A. 政治现代化 B. 经济现代化 C. 城市化 D. 社会结构分化

2. 多项选择题

1. 涂尔干的社会学观点有 【 】 A. 理解社会学 B. 社会行动类型 C. 失范理论

D. 社会团结理论 E. 功能分析

2. 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 【 】 A. 描述性功能 B. 解释性功能 C. 预测性功能 D. 批判性功能 E. 规范性功能

3. 文化结构包括 【 】 A. 文化特质 B. 文化脉络 C. 文化集丛 D. 文化功能 E. 文化模式

4.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 【 】 A. 民主性合作 B. 自发性合作

C. 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D. 指导性合作 E. 契约式合作

5. 构成交换的要素包括 【 】 A. 互动 B. 目标 C. 付出 D. 回报 E. 效益

5. 简答题

1. 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2. 简述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 3. 简述消费社会的特征。

4. 简述民国时期城镇化的特征。

5. 简述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6. 论述题

1. 论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2. 论述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和潜功能。

7. 材料题

1. 4月7日,洪战辉在一场报告会后,推销自己的新书,并且说每本他可以提成1.5元,谁知他的直白,引来不少质疑的声音:学生议论纷纷,网友横加指责,认为这样的功利和世俗有损其道德楷模的形象。洪战辉对质疑的声音感到很无奈,他不明白,自己凭双手赚钱到底有什么错,他说,他是想挣钱但不敢挣。 (4月12日《河南商报》)毫无疑问,洪战辉没有错。在现实的生活中,任何人都必须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以后,才可以避谈物质、轻视金钱。但是,“洪战辉”却错了,这个“洪战辉”不是现实生活中世俗的那个,而是一个具有感动别人力量的道德符号,是一个存活在媒体报道中的社会角色。他不应该如普通人一样目光短浅,满身市侩气,他需要承担社会给他的期望,需要满足人们对他的期待。 这种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对立,就是角色期待的对立。对于洪战辉个人来说,他期待自己可以在获得社会荣誉的同时,保持个人的生活本色:他可以安心生活,可以大胆赚钱,而不必面对别人的苛求和冷眼。这是他个人角色的期待。与此同时,对于“洪战辉”这个符号而言,人们对他的期待是:你可以贫困,但不可以祛魅。既然社会已经给了你荣誉和褒奖,你就必须舍弃作为普通人的权利。因此,在洪战辉扮演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时,在个人期待与社会期待不符时,个人痛苦和社会非议便不可避免。事实上,世俗社会始终以一个虚化却完美的指标衡量他。结果,造成的影响只能是,洪战辉被架空:他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却要装着做。更可怕的是,这种架空的结果造成了无法模仿的“道德高标”:人们只会欣赏镁光灯下的“洪战辉”,却不会关心现实中的洪战辉,也不会向其看齐,因为这种看齐的成本过高。在我们的思维中,通常习惯把社会角色抽空,看成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可是,我们忘记了圣人是不会在现实中存在的,圣人也不具现实的示范性。因此,在评价那些社会角

色时,如果他的行为没有违背他的角色,没有违背他的职业道德,那么即使他表现出一些个人的缺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具体到洪战辉的身上,就是把“符号洪战辉”还原为洪战辉,让他可以自由地呼吸,也让社会多一些可感、可学习的榜样。 请用“社会角色”的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实质,并试着给出合理的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