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生活在当下富饶的土地上,也生活在历史遗留的文明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千年的传承,至今留下了大浪淘沙的精华。面对这些,我们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更多的是履行一份传承的责任。在日新月异的历史嬗变中,如何使现代景观设计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得以物化的展现,是这个时代的设计师追寻的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1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首先要经历一个“去粗取精”的筛选过程,其次才是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根源,其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人类设计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认识世界的几个主要观念,即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也受其思想体系的影响。我们应当吸收其中的精髓,并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借鉴。
1.1 “天人合一”、“协同共进”的自然观
人对自然的基本认识是景观的基础。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离、互补相生。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出了人与天地、自然的层次关系。西方世界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视为对立关系,人站在自然界的对立面,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较此显得更加高瞻远瞩。从而在设计营造中构成了建筑匍匐于地、平面展开的空间序列,丝毫
没有哥特式教堂那样冲天向上、直逼苍穹的态势;园林理水因地就势,水体从高就低自然流动,丝毫没有向上喷射的人工化印迹。无论是宫殿神坛的“体象天地”,还是私家园林的“宛自天开”,都反映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文化观念中就孕育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观。
1.2 注重意境美的审美观
既然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那么“以物喻人”、“寓情于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古人常以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感。中国山水画意不在再现,而追求每一处笔墨都“于细微处见精神”,是将情感体验以自然景物符号化的形式表达,传达深远意蕴,为西方写实绘画所无法比拟。现代景观设计中就有以山水画为源的优秀设计。如苏州博物馆北墙把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并随视点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精神表达的表意性,而不是物质再现的真实性。禅宗美学追求空灵之美,以无衬有、以虚映实,在园林景观中形成了“芥子纳须弥”、“壶中天地”的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以咫尺山林表达无限广阔的自然,于方寸间展现浩渺幽远的艺术之境。这种思维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对于意境美的追求。
1.3注重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点是认为精神的意义比物质的利益更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反映了轻视物质享乐,注重内在修养的价值观念。与西方的拜金主义相反,中国古人视金钱如浮云,所
为的只是得到内心世界的升华,一种高尚的精神文明。因此,有了孟子的“充实之谓美”,有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故事。这是将人的尊严与精神状态视为超脱于肉体的更重要的最首要的因素。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原始的印迹。
2 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2.1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先人早在千年之前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为天人相和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美好,其途径就是让人与自然为友,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跨越千年的两种“提案”却具有“同工之妙”,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明确的指导方向。
现代景观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要注重自然生态,二是要注重文化生态。落实到具体设计实践中有两点,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尊重地方文化。世界有着多样的气候与自然风貌,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景观设计活动中,理应尊重它。例如,利用天然地形进行景观组织;在种植设计中尽量采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是这里天然的,最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它也是最经济的,无需过多的后期管理维护,它本身就根植于此。随着科技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实现雨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利用雨水等天然资源创造园林景观等。同时,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域文化是保持世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不仅涉及
自然物质条件,也意味着乡土文化。特定的文化形成了特有的习俗、观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它展现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是精神食粮。通过景观设计将地域文化以物化形式实现传承,为后人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它所具有的启发性对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从“以人为本”到场所体验
现代景观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精神世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绘画上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京剧的“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古典园林讲究“一拳代山、以勺代水”,兵法上则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围棋中仅黑白二子就能显示无穷的机智,都是以简约的物质形式指代无限丰富的精神内涵,重点在于人的内心体验。同样,现代景观也应是以物质形式丰富人们生活体验的场所,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美化环境,它是特定行为的发生器。人们在行为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找寻到了久违的记忆还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全新感受,都是最值得关注的。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行为活动支持,包括散步的支持、休憩的支持、聆听的支持、观看的支持以及触觉感受的支持,让使用者在行为活动中得到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景观设计提供的不仅仅是功能的场所,更是人们能丰富体验的场所。以人为本的设计将朝着体验性设计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我们生活在当下富饶的土地上,也生活在历史遗留的文明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千年的传承,至今留下了大浪淘沙的精华。面对这些,我们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更多的是履行一份传承的责任。在日新月异的历史嬗变中,如何使现代景观设计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得以物化的展现,是这个时代的设计师追寻的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