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91~92 Inner Mongolia A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内蒙古自治区非耕地农业发展思考 曹慧.程玉琳.吕艳霞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发展非耕地农业优势显著,前景广阔,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初见规模,文章针对自治区非耕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非耕地农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s289 文献标识码:A 10.3969/j.jssn.1007—0907.2014.O1.043 文章编号:1007—0907(2014)01—0091—02 Consideration on Development of Non-arable Agri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 CA0 Hui (Economic crops in the Inner Mongolia workstation,Hohhot 010010,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of no—cultivated land in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advantage significantly,broad prospects for industialirzation model base construction have begun to take shape,several measures on non-arable land constraint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re rais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Inner Mongolia;Non-arable agriculture;Measures 首先.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能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提高 土地使用率,改善土地质量,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粮菜、粮果等 展规划(2009—2015年)中.我区有国家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 区域基地县14个、国家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5 争地矛盾.在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拓宽了“菜篮 子”产品的供应渠道,为社会提供优质蔬菜、果品。其次,非耕地 农业符合现代农业“采光多、用水少、技术新、高效益”的发展趋 个、国家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1个 内蒙古横跨东 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内靠京、津等大城市,消费市场十分 广阔。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两个大型陆运口岸具有对俄罗斯、蒙古 出13蔬菜的优势.番茄酱、脱水蔬菜等蔬菜加工产品具有对欧 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出口优势。我区已注册蔬菜商标 37个,例如“三鲁”牌红干椒、“察哈尔”牌西芹、“草原参”牌胡萝 、势.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第三.发展非耕地农业能 有效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组织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农业从业者素 质.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1 内蒙古自治区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发展非耕地农业的优势条件 “溪柳”紫皮蒜等,均在区内外享有盛誉,有的已打入俄罗斯、 蒙古、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市场。 1.1.3初步的产业基础 目前.我区非耕地面积约10万hmz. 1.1.1 良好的自然环境 自治区土地辽阔.耕地资源得天独厚. 全区拥有农耕地893万hm2。未利用土地2066.7万hm2.荒山、 主要以发展设施农业、沙地中药材(苁蓉、甘草、麻黄等)、葡萄、 西瓜、盐碱地枸杞和沱沼地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其中以赤峰市丘 陵山区设施农业最为成功.目前已发展到4.7万hm2.农牧民人 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140o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33%。设施蔬菜重点项目区农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 1848元。赤峰市设施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市有各类 荒地、荒滩后备土地(宜用农、林、牧土地)933万hm2,1133万 hmz土地由于干旱难以利用。宜农荒地135.2万hm2,从东到西 有黑土地、低洼易涝地、沱沼地、盐碱地、丘陵山地、沙地、滩地等 多种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光照充足.并以直射为主.一年中4-9月份作 物生长期间辐射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5%左右.年日照时数为 2500~3lOOh,日照百分率为61%~81%,农作区均在7O%以上,热 能资源丰富.多数农业区日平均≥10℃的生长活跃期持续日数 为120~160d,积温为2100 3200 ̄(2.年平均气温为0 8oC,日差 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57个.农民经纪人达到0.6万人,龙头企 业l7个。赤峰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为我区非耕地设施农业走出 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1.2非耕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状况 平均为12~16cc 自治区平均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作物营 养物质的积累 1.1.2优越的区位条件内蒙古自治区蔬菜产品品质优良.市 我区根据不同的地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选择建设了四个非耕 地设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建设的头两年示范基地已经初 具规模。 巴彦淖尔市示范基地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西 部,常丰六社境内,该基地地势平坦,为多年盐碱地,土壤粘重, 场广阔。自然条件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我国夏季 蔬菜和西北内陆出口蔬菜的优势产区.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 收稿日期:2013—12—16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 ̄.(201203005) 内蒙古农业科技 No.1 周边耕地全部引黄自流灌溉,地下水资源丰富。园区规划占地总 面积lOOhm2.拟建厚墙体日光温室260栋.分期分批建设。2012 年一期工程建设厚墙体日光温室l4栋.使用面积1.87hmz。示范 基地为个体企业经营.主要栽培作物有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 等作物。 乌海市非耕地示范基地设于内蒙古乌海岱山林牧业有限公 司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公司是拥有独立进出口资格的民营企业, 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高科技技术措施, 发展农牧业 截至2012年已建成2800m2的智能温室4个.高标 准日光温室2.33hmz 阿拉善盟示范基地位于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地处北纬30 ̄~40 ̄.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该项目设计 建设总规模为1.O5万hm2.总投资概算10亿元。目前已种植葡 萄80Ohm ̄,牧草667万hm2,防护林386.7hrn2,栽植梭梭林 66.7hm2。建成标准化蔬菜温室2hmz。种植葡萄和蔬菜。 赤峰市示范基地位于松山区城子乡画匠沟门村后山丘陵荒 坡地。建设高标准厚墙体设施农业(温室)小区,该小区是典型的 荒坡非耕地.通过引水爬坡上山,水窖贮存的方式提供水源。小区 规划建设20Ohm2.已经建设温室栽培面积lOhm2 园区内实行标 准化生产示范.机械化卷帘设备、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齐全,使用 全基质栽培,基地是厚墙体钢架日光温室,主要栽培茄果类蔬菜。 2科学推进我区非耕地农业建设 2.1利用非耕地的制约因素 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东部地区黑 龙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 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 滦河、黄河3个流域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 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 递减.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1200mm.像巴彦淖尔高原地区 可达3200mm以上 建设资金相对较大.从基础设施到相应的配套栽培、节水灌 溉设施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不成熟.我区非耕地设施农 业发展相对缓慢,对于非耕地土壤改良及栽培基质的研制、肥水 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专用肥料的研制、非耕地灌溉技术等关键 技术研发与应用较少.缺乏相应成熟的技术;产业化水平低,社 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2.2 抓住机遇推进我区非耕地农业建设 “西北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是国家“十二五”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课题,随着该项目的持续深入,不断 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借鉴兄弟省份在非耕地 农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逐步明确我区下一步非耕地农业发展 应采取的措施 2.2.1 增加财政投入非耕地相对可耕地而言自然环境条件比 较恶劣.为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般需建造栽培设施、节水灌 溉设施.并进行局部土壤改良(基质栽培)等。所以.在基础设施 与技术装备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远高于可耕地农业.需要各级政 府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及栽培设施等建设的补贴.制定更有利于 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优惠政策.调动从业者的积极 性.促进非耕地农业发展 2.2.2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离不开 科技创新.在应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非耕地农业的特 点进行科技立项.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在栽培设施的设计与建造、 适宜品种的评价与筛选、非耕地土壤改良及栽培基质的研制、肥 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专用肥料的研制、非耕地集雨技术和节水 灌溉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建立适应不同区域非耕地 农业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非耕地农业抗旱、抗寒、抗霜冻、节水、 高产及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技术创新还需要完善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 来保障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基层技术人员 的培训.对农业现代生产技术第一时间得到运用至关重要。采用 多种形式、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加快非耕地高效农业的新品种、新 技术等信息的进村人户与推广.是非耕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 保障。 2.2-3加强政策引导 发展非耕地农业仅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 的.必须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非耕地高效农业。应出台政策保障投 资者对投资建设的非耕地高效农业生产园区土地具有长期经营 和使用权.并可继承和转让等相关政策.对从事非耕地高效农业 的龙头企业及产业化合作组织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各 种资本投入非耕地农业发展中.有利于实施非耕地农业产业化发 展战略.实现非耕地高效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 业化。 2.2.4 提高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水平非耕地农业农产品生产 过程实现标准化.农产品处理加工实现规模化.农产品销售实现 企业化、品牌化,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的市场及信息 服务体系.促进产销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非耕地农业生态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3展望 非耕地农业拓展了农业的发展区域.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 了一个新思路,创造了一个环保、有机、新型农业的开端。它很好 地发挥了因地制宜的特点.恰到好处地结合自然环境.把原本不 宜用作耕地的土地利用起来.为农业在不同地方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质量.增加可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对优 化农业生产布局、保证可耕地粮食生产,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区非耕地农业发展优势显著,黄河流域、鄂尔多斯高原、 西辽河流域农牧区分布有宜农荒地59.2万hmz.这三个地区交 通方便,水、气、热条件优越,而且非耕地发展基础好,随着非耕 地品种筛选、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基质栽培、绿色防控试验示 范和技术集成.以及非耕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将大大促进 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高翔,齐新丹,李骅.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安 徽农业科学,2007,35(1 1):3453—3454. 『21李凤菊,宋治文,刘绍伟,等.监控系统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27—129. 『31梁竹君。武丽.环境监控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 学.2009,37(16):7672—7673.7753. (责任编辑吴云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