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学-数学-打印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第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知道“中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及时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中括号的作用,并会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难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口算。

30+24÷6= 8×8÷4= 17-(34-17)= (42+18)÷5= 15-45÷9= 2×6+3×6= 2.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 ),或者只有( ),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 ),又有( ),要先做( )后做( )。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 3.说一说。

做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一审:就是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四查:要做到一步一检查。

开始→审题→想运算顺序→按运算顺序计算→检查→结束 1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同学们总结得特别好,接下来我们做题时,就可以按你们总结的方法去完成较复杂的混合运算。

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3。 计算:525÷。

师:有谁能解决这个算式? 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

(1)引导学生理解: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中括号也能改变运算顺序。

带有“”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是中括号,中括号一般都在小括号的外面。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教师总结运算顺序:最后。 (2)在算式上标注。

请你用①②③标注出运算顺序,并用语言描述你所标注的顺序。

(3)尝试。 42×

①在算式上标注运算顺序。

②说一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后,全体在练习本上完成,请一人板演运算过程。 42× =42× =42×56 =2352

③全班一起订正。

通过计算,学生明确了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3)运用。 72÷

学生完成。 (4)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的计算方法。

同学互相启发,共同总结方法: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标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144÷ (2)÷17 (3)÷246

2.计算下面各题。 ÷(512-396) ÷250 ÷40 ÷23

÷17 +437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60+3600)÷36 (181+34)+(19+66) 0÷18 25×(8×4)×6 47+98 335+46+

思维训练

1.把下面一组图形表示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 ◆×△=◺ ◺-□=( )

2.植树节,幸福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共植树180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树32棵,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12 4 1 13 101 962 3. 110 300 30 4800 145 445 思维训练

1. ◆×△-(△+○)

2.五年级:(180-32)÷2=74(棵) 六年级:74+32=106(棵)

板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3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525÷ =525÷ =525÷75 =7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讨论比较积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掌握较好,但是在实际计算中却总有运算顺序上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还可以增加错题的分析,让学生在错题中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小括号的作用学生已经学过,知道只要有小括号就可以先算。至于中括号,这里是第一次出现,需要教师加以讲解。在计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把中括号内的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在这一节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知识资料链接 括号的产生

算式中的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你知道常见的括号有哪几种,它们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

“( )”是小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是公元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首先使用的。在采用小括号之前,历史上曾使用过括线“——”。如,50-表示要先算15+12。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里士在计算时最先使用了它。 “{ }”是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约是1593年由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 如果一个算式里含有多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15+12

,在15+12上面画上一条线,就

4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