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下辖10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94个村民委员会。全县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4万亩,总人口46.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2008年,全椒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和省政府“皖政[2007]69号和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综改办[2007]0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出台《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县农委高度重视,主动谋划,强化落实,经过2年多的的努力,全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1、合理设置机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立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植保站、县土肥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武岗检查站、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县农技校、县农广校、县农村能源推广工作站、县种子管理站、县农科所等机构。以镇设立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镇设置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含农技、畜牧、水产三个专业),加挂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牌子,全县共设10个农技综合服务站。
2、科学核定编制。核定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89人,在册人数61人。核定镇农技综合服务站编制76人,在册人数72人。
3、理顺管理体制。2001年我县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定岗分流时,将原农技综合服务站的人、财、物“三权”归乡镇管理。农技人员“三权”下放后,多数农技人员参加镇行政分工。出现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没人做的现象。2008年改革后,将镇农技综合服务站的人
1
权、财权、物权、事权“四权”归属县农委,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所在镇负责业务管理。其人事考核、晋升和调配使用,充分听取当地镇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意见。镇农技综合服务站接受县农技推广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疾病防疫中心、县水产推广推广站等县级单位的业务指导。
4、落实工作职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土肥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县农技校、县农广校、县农村能源推广工作站、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宣传、示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以及农民教育培训等。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县植保站一直致力于农业植物病虫草害、动物疫病监测,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提供监测防治保障。县种子管理站和农业执法大队积极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鉴定、管理,农作物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市场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
二、乡镇站建设情况及服务手段建设情况
全县10个农技综合服务站,3个农技综合服务站没有办公房子,7个农技综合服务站办公房子都是当地镇政府提供的,服务手段普遍落后,主要依靠的是开现场会、散发技术资料、手机接受咨询,骑自行车上门指导农户、农技110等方式服务全县农民。镇农技综合服务站目前几乎没有服务设备,缺乏电脑、摩托车等农技推广工具。
三、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情况
组织百名技术员分别参加由安徽农业大学、省农广校、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技术指导员集中培训,另一方面在我县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举办部分农技员的集中培训,
2
有效提高了我县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等;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及运行机制建设情况
2008年以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考勤值班制度》等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度;2009年结合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示范县项目要求,完善了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绩效挂钩制度、考评制度、人员动态管理制度等。
2010年以来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机制。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制。由县农委与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县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根据自身职能设定若干岗位,因岗定人、以岗定责,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三是建立农技人员考评制度。制定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实行服务对象、主管部门、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薪级工资、技术职务升降挂钩。四是建立多元化服务机制。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系,聘请专家当技术顾问,开展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涉农企业、中介组织等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围绕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重点开展技术服务,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经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五是建立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服务机制。对农民需求信息进行定期调查和收集,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农技推广决策和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充分利用电视、广播、“12316”、手机、电话语言提示等现代媒体通讯传播农民需求信息;办好全椒农业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镇农业信息网提供生产、市场信息。六是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
3
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视情况予以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不能胜任工作的可调整到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任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优秀人员可选拔到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任职。
五、存在问题
1、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县镇农技推广机构总体上存在工作经费匮乏、人员收入偏低、横向差距拉大的问题。农技人员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很少有奖金福利,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
2、基础设施跟不上服务要求。乡镇合并后,服务半径成几倍扩大,一般的乡镇在50平方公里以上,特别大的乡镇接近100平方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受基本的交通条件和信息服务手段的限制,农技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农技服务及时有效跟不上。在乡镇一级服务能力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再加上广播喇叭断线、又尚无新的现代化传播设施,不少地方的农技服务事实上出现了空白、断档、滞后的现象。
3、服务能力不够。由于近十二年无法补充大中专毕业生,使得农技队伍严重老化、再加上农技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还赶不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能力老化等问题比较突出,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服务的要求。
六、对策与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基础条件建设。认真实施农业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项目》,认真规划和精心准备做好实施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
4
构的基础条件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2、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开展服务运行机制创新。总结我省兄弟县(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经验,以“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人员聘用制为基础,以建立激励考评机制为核心,以建设首席专家-乡镇农技指导员-村级农技推广员责任网络为重点,形成一套适合我县基层农技体系的运行机制,开创农技推广服务新局面。
3、大力开展知识培训,提升农技人员素质。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为抓手,认真落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任务,逐步组织基层农技人员上岗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积极推行基层农技人员持证上岗,努力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
4、加强扶持引导,促进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强对“统防统治”、农机化作业等专业服务组织的扶持,积极引导为农服务的大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粮油棉高产创建等活动。以实施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5、建立一支村级农技推广队伍,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我县两三个乡镇合并一个镇后,服务半径成几倍扩大,在这样大的范围里,仅仅靠镇农技综合服务站人员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村级农技推广队伍,这些人员是兼职,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农业科技示范户或种粮大户可以作为主要推荐对象,国家适当给予补贴。
全椒县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七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