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语及其应答在中英文化的运用对比研究
摘要:称赞语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从不同层面折射出有关社会文化的取向,价值观念及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它受文化因素的制约,同时与不同的语言规律有关。本文对称赞语的文化及社会交往功能,称赞语的类型,称赞语在中西文化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旨在阐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称赞语的不同用法。
关键词:称赞语;应答;功能;类型
一、引言
称赞与应答是人们日常交流常见的一种属配对性结构的会话模式。这种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称赞语对回应语进行制约,被称赞的人要对称赞做出相应回答。由于受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这种程式化模式在句法表现上不尽相同,其中也折射出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
中西文化存在诸多差别,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倾向:生活信念,行为价值,道德观念,处世态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和国内语言界对称赞语作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称赞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称赞为世界文化所覆盖,并且在功能,方式,对象等方面既有相识性,又有跨文化性。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其习俗文化和判断文化等因素也就因之有别于其他文化,从而造就了本民族特点的称赞模式。
二、称赞语的文化及社会交往功能
1.称赞语的积极功能。称赞语是一种人际言语交际行为,是一方发送给另一方的话语,话语集中在接受者的好的品质,能力,仪表等上,进一步说,它是维系和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恰当的称赞不但可以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下去,而且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帮助。称赞语有多重言语行为作用,表达多种语用意义。比如称赞语常被用来表达问候,致谢,祝贺,满意,赞同或接受,表示谈话开始,甚至用来摆脱困境。一般来说称赞语可以用来加强某种所期望的行为,称赞语在英语国家经常用来表示鼓励,如课堂上老师经常说:W elldone。除了这一重要功能外,称赞语还可以用来与人寒暄,开始第一次谈话,向他人致谢,鼓励人,表示祝贺,缓和批评的语气,以及避免尴尬等。英语和汉语称赞语都具有这些功能。如熟人或同事在路上碰面时以称赞对方来寒暄几句。如“W ell,you look wonderfultoday.Ireally like yourdress.”
2.称赞语的消极功能。称赞语除了表达社交这一积极功能外,有时还表达讽刺,嫉妒或挖苦等负面的话语含义。如:你可真行啊!这类话语含义的判断要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在口头交际中,通过称赞者的语气我们也能很容易判断它的话语含义是否真诚。
三、称赞语的类型
在对称赞语的研究中,M anes和W olfson指出英语的称赞语具有高度的规律,几乎可以把它看成公式。M anes和W olfson把称赞语分为九类,本文仅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
1.NP is/looks ADJ.即:名词+is或者looks+形容词构成的一种称赞语。如:Yourdress is beautiful(.你的裙子真漂亮)。2.I(really)like/love NP.即:句子I+喜欢/喜爱+名词词组构成的。如:Ilike yourshoes(.我喜欢你的鞋子)。3.PRO is(really)an ADJ NP.即:代词+is(really)a+形容词+名词词组构成的称赞语。如:
That's a nicepainting(.那幅画真漂亮)。
根据M anes和W olfson(1981)的调查统计,这三类是英语称赞语的主体句法结构,占调查总数的85% ,其中类型1的使用频率最高,约占50% 以上。如M anes和W olfson所说,称赞语的言语行为最重要的特征是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都具有很强的公式性,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花最小的力气,较为容易地将这些公式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中去。
四、称赞语在中西文化中的运用
1.称赞语内容的不同运用。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表达也有差别,中国人的语言较含蓄委婉,英美人的表达则较热情直率。在使用称赞语时要考虑英语特点及其习惯用语,及时,准确,恰当地表达出对对方的善意和友谊,以增进双方的交流。多数西方人自我观念意识强,这种独立性使他们往往对自己家庭成员不吝赞美。而多数中国人家庭观念浓厚,认为个人与家庭是一体的,所以家庭成员之间不会相互称赞,以免有“自我表扬”之嫌。相反,称赞对方的家人事实上也就是称赞听话者本人。而在对称赞的反应上,英语国家的人们趋向于接受,中国人则趋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所以对待他人的称赞多数会采取降低称赞,评论来历,转移称赞,否定称赞等反应模式。中国人崇尚一种传统的人文美德,也就是谦虚。
人们受到夸奖或祝贺,常常用“哪里哪里“”过奖过奖“”惭愧惭愧”等应答,表示被夸奖人的谦虚。但是如果在英语交际在用“Ifellasham ed”等做答,就非常不得体,违反了英语的礼貌原则,是一种语用失误。按照称赞语使用的形式不同,将称赞语的策略分为直接称赞 (DirectCom plim ent),间接称赞(IndirectCom plim ent),非称赞(Non-Com plim ent)和不反应(NoResponse)四类。直接称赞指正面直接的评论,
它无论从句法结构还是语义组成方面而言都是最具高度程式化的言语行为。如:你的发型挺好看的!间接称赞指以某种间接地形式进行称赞,这种称赞表现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讲话者以一种请求或问题的形式表达出了其称赞的含义。如:什么时候教教我你的手艺啊!非称赞指讲话者在某种情景给出了言语反应,但不能作为称赞。如:新买的衣服啊?不反应指不做任何言语反应。2.称赞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关于称赞语的大量研究和实验表明男性和女性在称赞话题,称赞语分布,句法,词汇,称赞策略及称赞功能方面存在差异。H olm es对新西兰人的称赞语语料的分析中发现,称赞语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布不均:女性明显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称赞和被他人称赞,因此恭维行为更多的是一个有关女性的语言行为。在对外貌和能力两方面内容的称赞中,大量研究显示女性经常得到关于外貌的称赞多于能力的称赞,而男性恰恰相反。男女在称赞语中之所以出现了差异是因为他们对称赞语功能的不同理解:男性更注重它的指称意义,将称赞行为看作是对事实的陈述。而女性更多地将它看作是表达一致性的积极地情感言语行为,是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五、结论
面对称赞语的中外差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语用文化意识。一方面,从理论上,应该从文化上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面对称赞,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邓鹏.称赞语的语用内涵及表现形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付涛,徐筱秋.称赞语的文化差异[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3]刘兰萍.称赞与应答相邻配对中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4]马琰.汉语恭维语中的性别语言实证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09,(5).
[5]商学君,路岱玲.称赞语回应模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