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第13期 总第125期 中国观代孝 蒙备 lSSN1CN11672-1438 4994 ̄1"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于洪杰任峰北京王星星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摘要:结合国外高校成功经验,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学习实践平台, 使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综合与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型人才;课外科技活动;人才培养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stablishing undergraduate’S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ies system Yu Hongjie,Ren Feng,Wang Xingx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1 00029,China Abstract:The tindergraduate’S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iest are one of important form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and practice,crucial steps i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creativity consciousness nd aenhancing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y.Tthe thesis,based on practice.combin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the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how to establish the undergraduate’s extracurriculr a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ies system,and to provide a study nd apractice platform for the ndergraduatu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system not only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sively practice their heort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develops heitr creativiy t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wareness.In addition,the system promotes the training ofthe creative engineering talent. Key WOrds:undergraduate;creative talents;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talent training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任,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 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各高校都为实现这个目标 1.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现状 国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比较早。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MIT)于20世纪60年代末创立了“小科生科 研项目计划” ROP),UROP为本科生提供广泛开放的 不断探索和实践。其中,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 动,促进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被广泛认同 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研究工作,让学生与教授协作参与科学研究。学生在参 与UROP项目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一些知名大 学都建有自己的UROP, ̄n匹兹堡大学、波士顿大学等。 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的高度 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中宣部、教育部 等于200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1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与现状 1.1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依托理论及专 社会实践的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大力开展科披发明,不 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弘扬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意见的发伽,为进 一业知识的学习,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将所学习的知识通过理解、 转化和运用,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借助这个平台学生 获得各方面的锻炼,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 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锻 炼其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树立团队协作和责任 意识;锻炼其克服困难的耐 tb ̄tl承受失败的勇气;锻 炼写作、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学生的专业和科学素 步开展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指导 向。 目前,以重大科技赛事为牵引的高校大学牛课外刨新活 动蓬勃发展,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范赛、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 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这些课外科技活 动的广泛开展,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 。 l-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等。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开展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促进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得到- 视,但 仍然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0 婴体现 在以下方面:(1)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机制还不够 收稿Et期:2011-04.06稿件编号:1104027 完善、不系统、不稳定,缺乏相应资源。从杨振海、周 培松等学者分别对浙江高校和湖北地区部分高佼大学 131 作者简介:于洪杰,博士,讲师。 2011年7月 ISSN1672—1438 CN11-4994/3" 中国观代苏希装备 20总第11 1年第125期 3期 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情况调研结果看到,高校对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对学生参 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不够,从而造成科技创新活 动开展中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偏差。(2)在培 养方案中,并没有具体列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将 造成学生和教师在参与科技活动和指导科技活动时缺 少规范性。如学生实际参与科技活动的比例较低,缺乏 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实验室的有力支撑。(3)企业在其所 承担的社会高等教育责任中缺位。尽管有学生能够参 2.3开发分层次、分类别的活动载体 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适合的课外科技活动不同。开 展不同层次的科技活动,能有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以我校机电学院为例,针对一年级,主要开展与通识课 程及公共基础教育相关的竞赛活动,如数学及英语、计 算机技能比赛、组织参观等。针对二年级,主要将学科 基础理论加以综合和运用,开展机械类设计比赛,或者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某些课程的考核相结合,如与 Pro/E ̄程软件教学相结合的三维建模大赛等,既检验 与企业支持或赞助的科技研发活动,但相比发达国家, 我国大学生能够参与社会企业研究与开发的高端活动 尚不够普遍,所以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层次有待提高。 2 构建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体系,就是要建立完善的 机制,弥补现存问题,保障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让 学生的科技成果由低端走向高端,真正发挥其在创新人 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2.1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常设组织机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0年的“本科生科研项目计 划”的成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首先要建立常设机构。在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UROP既是为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建立的平 台,又是一个机构,隶属于大学生学术项目与学生指导 办公室,该办公室设有专人管理及协调。在我国高校, 常设机构可以设置在学院的教务部门,也可以设在学生 工作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筹措、基地的建设、科研项 目的管理、指导教师队伍的组织协调、学生科研工作 的日常管理和评价等,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学生 培养长效机制中,以保证其持续和稳定发展。 2.2开放指导教师队伍 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中,常存在两大问题:一 是学生对专业了解有限,对研究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在 研究目标上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学生对开发过程中所用 理论及技术不够了解,缺乏实际应用经验。所以构建经 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现有效指导的必要途径。根 据我校多年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经验,指导教 师队伍不仅可以由校内专业教师担任,而且应该根据实 际项目情况邀请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 师.即开放指导教师队伍。这样所形成的开放式的指导 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出发去考虑和 解决问题,建立起实际工程观念,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责 任感,缩短学生从校园学习生活走向社会职业生涯的磨 合期。 132 了学生学习效果,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三、 四年级的学生,以高端科技赛事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参 加高质量的创新活动,产生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2.4设立创新基地,合理开放实验室 创新基地和实验室是有效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的基础。创新基地可以由学生自行运行和管理,以减小 教师的投入。实验室对培养创新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一方面,实验室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 的条件,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实验室要建立完 善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及实验室使用指导。学校应该 对实验室教师考虑记入相应的教学工作量,从制度上保 证实验室开放的可行性。 2.5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保障学生参加课外 科技活动的主动性、有效性和提高指导教师积极性的 有效手段。对学生参与的各类科技活动情况,根据层 次、类别、成果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即建立创新学 分制,以创新平均成绩点数衡量学生科技活动质量作为 奖励的基础。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应建立在对学生科 技活动评价基础上,并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中。 3结束语 实践证明,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 系是有效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 过该体系建设,能很好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教 学的结合,是高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81~84 [2】 施青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 究,2003,4:36 ̄37 f3] 王平祥,唐铁军.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高 等理科教育,2006,l:lO2~105 『4] 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 业月刊.2006,12:63 ̄64 [5】 旌开良,姚天扬,俞庆森.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l~3 [6 6]曾德芳,王君婷,张焕德.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 交通高教研究,2004,4:25 ̄27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