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砂浆锚杆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4年第2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4 No.2 2月 CHINA C0NCRETE AND CEMENT PR0DUCTS February 砂浆锚杆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刘亚林,杨树桐,刘 良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青岛266100) 摘要:通过三组粘结试验研究了钢筋锚杆、砂浆、混凝土三相介质锚固体中钢筋极限拉拔力的大小,并探究了 钢筋直径、钢筋类型、粘结长度对锚固系统承栽力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钢筋锚杆;砂浆;混凝土;粘结特性 Abstract:Three series of bo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ullout capacity of the steel-mortar-con— crete anchorage,and the influence of diameter and type of steel bar as well as anchorage length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nchorage is discussed. Key words:Steel anchor;Grout;Concrete;Bonding property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637(2014)02—61—03 0前言 强度为36.88MPa。 岩土锚固技术和后锚固技术中。用钢筋作为锚 试验共分三组.第一组是钢筋与砂浆的粘结试 杆,砂浆作为灌浆粘结材料,以混凝土作为基体或 验,第二组是砂浆与混凝土的粘结试验.第三组是 者模拟岩石基体的锚固系统中,力的传递路线是由 钢筋一砂浆一混凝土三相介质粘结试验。第一组试验 锚杆到砂浆,再由砂浆传递到混凝土。因此,钢筋与 浇筑150mmx150mmx150mm的砂浆试块,试块中心 砂浆,砂浆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是影响锚固系 预埋钢筋,并采用PVC管控制钢筋的粘结长度:本 统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组试验采用光圆钢筋和螺纹钢筋,每种钢筋采用 徐波【・】通过钢筋与砂浆的粘结试验以及砂浆与 10mm和25mm两种直径:粘结长度取钢筋直径的2 混凝土的粘结试验研究了粘结型锚杆的锚固理论。 倍,因此,直径10mm的钢筋的粘结长度为20mm, 郭树宇[习通过锚固在钢管中的钢筋。以砂浆为粘结 直径25mm的钢筋的粘结长度为50mm;相同条件 材料的锚固系统拉拔试验.探究钢筋表面形式、直 的试件准备3个。第二组试验浇筑200mmx2OOmmx 径和锚固长度对钢筋与砂浆间的粘结性能。许日月【 lOOmm的混凝土试块。中心预留直径lOOmm的孔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砂浆锚杆的锚固及失效过程。 洞以备后期浇筑50mm厚的砂浆芯,共浇筑同条件 徐洪 对砂浆锚杆的耐久性进行了基础研究。文献[51 试块3个。第三组试验浇筑200mmx2OOmmx100mm 对三相介质锚固体的拔出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的混凝土试块.中心预留50ram的孔洞浇筑全高 Cook等 分析了粘结时锚杆的力学性能,总结了混 (300mm)的砂浆,并在浇筑砂浆前放置钢筋,用 凝土锚杆的破坏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公式。 PVC管控制钢筋与砂浆的粘结长度;本组试验采用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钢筋一砂浆一混凝土三相 直径10mm的钢筋。表面形式有光圆和螺纹两种;采 介质锚固体中钢筋极限抗拔力的大小,研究了该承 用三种粘结长度,即5d(50mm),10d(1OOmm)和15d 载力随钢筋类型、钢筋直径和钢筋锚固长度的变化 (150mm)。 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砂浆锚杆极限承载力值, 所有试验在量程为10t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 从而确定上述三个因素对钢筋与砂浆界面、砂浆与 行,加载速率为lmm/min。第一组钢筋与砂浆的粘结 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 试验加载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采用拉拔试验方 1 试验概况 法。试验采用专门设计的加载装置.该装置包括两 本试验中所有混凝土和砂浆均采用一种强度 块钢板,四根螺杆及螺母等。第二组砂浆与混凝土 等级。混凝土的水胶比是0.462,实测28d抗压强度 粘结试验的加载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采用压出 为52.22MPa;砂浆的水胶比是0.462,实测28d抗压 试验方法,在试件底部放置一内径稍大于砂浆芯直 径的圆环柱,使试块底面局部支撑嘲,加载端采用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08136、51079136)。 直径小于砂浆芯的钢块圆柱加载。第三组三相介质 一6】一 2014年第2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试验结果及分析 总第214期 粘结试验的加载装置与第一组试验的相同,实际试 块加载图如图3所示。 2.1钢筋一砂浆粘结试验结果 第一组钢筋与砂浆粘结试验中,若破坏方式为 钢筋屈服,则待钢筋屈服后结束试验;若破坏方式 螺母 为钢筋与砂浆界面的粘结破坏,则待界面产生明显 相对滑移,试验荷载从最大值降到一定程度并保持 不变时结束试验。图4和图5分别为其中两种试件 的粘结应力一滑移曲线,并由该组试验结果和试验 杆 曲线得到钢筋与砂浆的粘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砂浆与钢筋的粘结参数 图1钢筋一砂浆粘结试验加载示意图 钢块 砂浆 由表1中数据通过对比可得,同一直径的螺纹 钢筋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是光圆钢筋的5-6倍:相比 之下.同一表面类型的钢筋,直径对其与砂浆的粘 结强度影响不显著;同一直径下,螺纹钢筋的粘结 图2砂浆一混凝土粘结试验 加载示意图 应力峰值即粘结强度对应的滑移值是光圆钢筋的4 倍左右。 2.2砂浆一混凝土粘结试验结果 图6是砂浆与混凝土粘结试验的荷载一位移曲 线,该曲线由弹性上升段、软化段和摩擦段三部分 组成。加载初期,随着位移的增加,荷载不断增大, 此时,界面处于弹性阶段,其粘结主要为界面的化 学胶合力。当荷载达到峰值时,砂浆与混凝土的化 学胶合力开始发生破坏。此后,随着位移的增加,荷 载逐渐降低,界面化学胶合力逐渐消失,从而进入 软化阶段。当界面胶合力完全消失时。砂浆与混凝 图3第三组加载示意图 土仅靠界面的残余摩擦力抵抗外荷载,此时荷载变 善 姆 擐 滑移/mm 滑移/mm 滑移/ram 图4直径lOmm光圆钢筋与砂浆 粘结应力一滑移曲线 一图5直径25ram螺纹钢筋与砂浆 粘结应力一滑移曲线 图6砂浆与混凝土粘结试验 荷载一位移曲线 62— 刘亚林,杨树桐,刘 良 砂浆锚杆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化很小,曲线变得平缓。 用界面剪切强度来表征界面的粘结强度,故可 通过公式r=P/rrdL计算得到砂浆与混凝土的粘结 强度丁=3.24MPa,对应的滑移为 1=2.41mm。 2.3钢筋一砂浆一混凝土三相介质粘结试验结果 第三组三相介质粘结试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本组试验中所采用钢筋均为直径lOmm的钢筋。从 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钢筋锚固长度的增大,试件的 极限抗拔力增大,但如果粘结长度足够长时,会出 现钢筋屈服先于粘结性能充分发挥;对光圆钢筋, 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大,试件的极限抗拔力增大,但 平均粘结强度降低,这是因为当锚固长度增加时粘 结面积增大,界面粘结不均匀情况增加,故导致界 面的平均粘结强度降低。 表2三相介质粘结试验结果 由于前两组试验的锚固长度均较小,可按如下 方法对三相介质锚固体的破坏形式进行预’?贝0:如果 <竽 U 。 ,则预计的破坏形式是钢筋与砂浆界面的 粘结破坏;如果r =了/.1丁。 ,则预计破坏形式是钢筋 ¨ 与砂浆、砂浆与混凝土两个界面同时发生破坏,但 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不可能出现;如果 > r ,则预计出现的破坏形式是砂浆与混凝土界面 一 破坏。其中 表示钢筋与砂浆的粘结强度,丁 表示 砂浆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D表示砂浆芯的直径,d 表示钢筋的直径。 以直径10mm的螺纹钢筋,锚固长度为50mm 的试件为例,由前面两组试验得到丁 =9.02MPa,7I =3.24MPa,D=50mm,d=10mm,经计算得丁 <竽 。U  , 由上述理论预计破坏形式为钢筋与砂浆界面破坏, 由表2可知试验结果为钢筋拔出,理论预测与实际 结果相符。 以直径lOmm的光圆钢筋,锚固长度为150mm 的试件为例,由前面两组试验得到丁 =1.69MPa, =3.24MPa,D=50mm,d=lOmm,经计算得7_ <竽丁【上  , 由上述理论预计为钢筋与砂浆界面破坏,由表2可 知试验结果为钢筋拔出,理论预测与实际结果相 符。 3结语 本文通过钢筋与砂浆粘结特性试验得到了不 同直径和表面形式钢筋在砂浆中的粘结强度和对 应滑移,并证实了钢筋类型是决定粘结强度的关键 因素。而钢筋直径对粘结强度影响不大:通过砂浆 与混凝土的粘结特性试验得到两者间的粘结强度 和对应滑移:通过钢筋一砂浆一混凝土三相介质的粘 结特性试验.证实了一种粗略估计三相介质锚固体 破坏形式的方法,并得到随着粘结长度的增加,平 均粘结强度降低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徐波.粘结型锚杆锚固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 工大学,2006. [2】郭树宇.粘结型锚杆拉拔承载力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许明,张永兴,阴可.砂浆锚杆的锚固及失效机理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6). [4]徐洪.砂浆锚杆锚固体耐久性基础研究[D】.重庆:重庆大 学。2009. 【5】Yang S,Wu Z,Hu X,et a1.Theoretical analysis on pullout of anchor from anchor-mortar-concrete anchorage system[J].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08,75(5):961-985. 【6]Cook R A,Kunz J'Fuchs W,et a1.Behavior and design of single adhesive anchors under tensile load in uneracked con- crete[J].ACI Structural Joumal,1998,95(1):9-26. [7】Cook R A,Doerr G T,Klingner R E.Bond stress model for design of adhesive anchors[J].ACI Structural Journal,1993,90(5): 5 14—524. [8]Zamora N A,Cook R A,Konz R C,et a1.Behavior and de- sign of single,headed and unheaded,grouted anchors under ten・ sile load[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3,100(2):222-230. 【9]刘亚林,杨树桐,黄维平.混凝土与砂浆界面粘结性能试验 方法研究fC].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 2012:58-62. 收稿日期:2014一O1—05 作者简介:刘亚林(1989一),女,硕士研究生。 E-mail:cynthiaair@1 63.com 通讯作者:杨树桐(1979一),男,副教授、博士。 E-mail:yangshutong1979@yahoo.com.crl 一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