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构直观模型,让量感有模有样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讨论编学生量感的建立,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体悟。“建立量感,如何做到时间与内容的和谐者(话题内容详见本刊2021年第9期)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老师的思考。有的老师认按统一”为把丰富的体验活动布置给学生作为前置性学习在课前完成,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辨析、练习,从而达到建立量感的教学目的;有的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建构相应的直观模型,来理解和感悟相应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有的老师认为量感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而是一个“渗入”的过程,需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渗入”。以下几位老师的做法,也许会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吧建构直观模型,让量感有模有样◇陈杰平习题为例:

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单位。1.一根跳绳长约2(3.牙膏盒的体积约60(4.一个西瓜重约5(

)。

)。)。)。

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约2(

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和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度量单位的参照物。例如,(三年级时)关于长度单位的参照物分别有“两手臂伸开的长度约1米”“一拃的距离约1分米”“食指指甲的宽度约1厘米”;关于质量单位的参照物分别有“一枚2分硬币或一粒花生米重约1克”“2袋盐重约1千克”“1头小象重约1吨”。

确立了相应度量单位的参照物后,实际估

虽然量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体验,但仍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等基本活动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经历度量单位的建构过程。至于量感的建立,则离不开后续的课时跟进以及课后学生实践练习与活动体验的强化。

如同举例子或打比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词语的意义一样,量感的建立同样需要举例子,这“例子”则源于平时的积累。通过借助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对抽象度量单位意义的直观印象,建构相应的直观模型,从而理解和感悟相应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以下面的练

测时,可引导学生灵活参照运用,通过被度量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对,从而推定相应的度量单位。比如,一根跳绳相当于“2个(三年级学生)手臂伸开”的长度,即2米;练习本封面的面积相当于“2个手掌”的大小,即2平方分米;牙膏盒的体积相当于“60个骰子”的大小,即60立方厘米;一个西瓜相当于“10袋盐”的质量,即5千克。借助相应度量单位的参照实物,引导学生由抽象的量联想到具体的实物,使得原本抽象的空间想象就变成了具体实物之间的模型切换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化解度量物体时所遇到的困难,积累估测物体特征的思维活动经验,并增强量感。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舒巷小学)

J2022.3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77

下半月·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