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欺凌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各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学校也对此拟定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校园欺凌现象在中职学校里时常发生,而对于受欺负的同学,其身心健康和身体方面造成伤害,因此本文就中职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中职学校的老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予以参考,防止校园欺凌的现象频繁发生。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抽到长期的欺凌,给学生带来的不单是身体的伤害,还会在学生的心里落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严重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导致学生产生精神疾病。中职学生由于在身心发展阶段,自己的情绪无法得到合理控制,再加上法律意识的欠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等等因素,致学生无法在学校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使校园欺凌现象常常出现于中职学校,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减少学生心理行为上的缺失。
一、校园欺凌的方式
校园欺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直接欺凌是其身体发生接触的行为。而间接欺凌是指间接性地伤害他人的行为,即使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攻击,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当前最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直接的校园暴力,用身体暴力,打架,勒索,斗殴等方式造成学生身体或者财产受到损害的行为。二,精神方面的暴力,欺凌者通过孤立,精神刺激等行为来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三,间接性暴力,用语言暴力的方式辱骂,诋毁,嘲笑,污蔑等,对他人的心理,精神进行摧残和伤害。
二、中职学校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 (一)学生本身的因素
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相对复杂,大部分学生都是成绩不理想,无法在学习方面找到成就感,为了变相暴富,或者是为了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就会通过欺凌的方式把心中的郁闷情绪发泄出来,久而久之,这种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快感,渐渐地形成了习惯[1]。还有的学生为了维持自己所谓的良好形象,在与同学发生争执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面子,选择了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欺凌现象的产生。另外家庭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也有些一定因素,一些学生在家里无法得到关爱,从而产生了叛逆心理,渐渐地人格和人品出现了问题,导致在校园发生欺凌行为,而被欺凌的学生由于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欠缺,总是选择忍气吞声,不会果断地解决问题,这也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发生。
(二)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宣传不到位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光是书本知识,也是学会怎么生活的重要场所。当下很多中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对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没有提起重视,再加上中职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和自控力都较差,无法在学习领域获得成就感,导致在学校期间一些小摩擦随时可能演变为校园欺凌事件。另外学校在这方面疏于管理,对这种行为没有及时提起重视,导致很多学生的肆无忌惮,即使教师插手介入,也没有对被欺凌者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对欺凌者更加深入的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欠缺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不完善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今社会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会通过不良行为来获得人们的关注,从而产生了校园欺凌现象。另外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散养型,不去约束孩子的行为,使其大大提高了参与欺凌行为的做法。还有的家庭父母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长此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遇到问题以暴制暴,崇尚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三、如何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频繁发生 (一)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学习思政课程中应该重视自我防范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校期间如果受到身体伤害和他人威胁时,正确的选择是怎样把伤害降到最低,从而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另外,同学之间交往时要懂得尊重对方和礼让,彼此之间做到应有的和谐,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2]。此外,学生之间在遇到矛盾时,不要使用暴力方法解决,要及时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这样可以让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二)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校园欺凌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成长环境带来很多不可逆的影响,所以,中职学校要想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应该利用思政课程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引导学生如何做到不去欺负别人,让学生明白自身的欺凌行为会造成哪些危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3]。另外,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不能违反校园规定,不能体罚学生,要用正确的方式教导学生,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无处不在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最为关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构建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孩子因寻求关爱和关注而发生校园欺凌的现象。与此同时,家长不要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去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如果在学校里受到欺负,应该及时寻求帮助,不要纵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联合遏制欺凌行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重视不良行为的产生,从源头方面着手,同时也要预防。学校应当与家长保持积极的联系,建立家校联合机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在情绪上产生消极因素,或者在学校里有不良行为,或是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从源头上遏制了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想给学生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则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方面共同努力,积极合作。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和普法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迷茫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和在面对欺凌时实现自我保护,从而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黎玉兰,曾玲娟.广西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6):82-87.
[2]林克松,沈家乐,杨磊.中职校园欺凌的“真相”——我国中职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实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职教论坛,2020(02):115-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