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极图与整体

太极图与整体

来源:好走旅游网


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知道,八卦的形成与汉字的形成有着一定

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从绳图到太极图,再到八卦是从“实物到图到卦(笔划结构)”的演变过程。这与汉字从“实物到画到汉字(笔划结构

)”的形成过程,是异曲同工、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由绳图、太极图到八卦的产生是客观而又必然的,同时也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这种东方式思维特点决定了太极图、八卦就象汉字一样只能在中国产生

兴文县中医医院院徽

解读:兴文县中医医院院徽整体为圆形,代表兴文县中医医院全体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兴文县中医医院的事业发展努力奋斗。院徽中心上部分是太极图和银针组成的一个“中”字;太极源于中国的古代易学,体现阴阳互根互补的中医学基本哲学思想;针刺术又是中医疗法的重要手段,两者有机的结合成形,更能体现中医医院特色。中心下半部分是橄榄枝叶组成的半圆,橄榄枝代表和平健康,橄榄枝的图形显示草本植物的形状,寓意是中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枝叶后面是兴文石海标志性景点“夫妻峰”的剪影,表示兴文县中医医院所在地是山川秀美的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医院名用中、英文书写,体现出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图的产生与发展

母、女等;其他六卦分别代表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前后)将三画卦两两相重变成六画卦,并分别组成各不相同的64卦,还为各卦配卦爻辞,如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和六画(称爻)配上如“潜龙勿用”“飞龙上天”“见龙在田”等爻辞。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又为《易经》作《传》,以传解经。为了以图画的形式再现事物的形象,从汉

代开始,兴起了为经书、典籍配图,但无一幸存,现在保存的《易图》,都是宋代以后的。 邵雍,宋代人(公元1011~1077),始创《伏羲八卦方位图》(见图1)。不知何时何人创《文王八卦方位图》(见图2)。这两幅图对八卦的方位有不同的摆法,实际上是先有后天图,后有先天图。后天图是依据五行说创立的,先天图是依据阴阳二气消长学说创立的,其卦位的安排比较合乎自然秩序。

周敦颐,宋代人 (公元1017~1073)始创太极图(见图3)

此图形象地表明由无极(第一圈)而生太极(黑白相间的第二圈),太极生阴阳五行,由五行而生男女,最后化生万物。

赵揭谦,明(公元1368年前后),创《天地自然河图》(见图4)。此图既具先天八卦方位,图中黑白互回,阴盛于北而阳来相薄,阳盛于南而阴来相迎,极具自无极而太极之形象。后来改称《古太极图》。

现代流行的太极图就是常见的阴阳鱼(见图6)。

阴阳鱼图的面世,距今只有600多年,但它流行最广,影响最大,对太极拳内涵的影响也最深刻。

二、明阳鱼太极图的内涵

现在流行的阴阳鱼图,是诸多太极图中最为简易而概括性最强的一个图象。它以圆为形,圆圈

内有一对首尾相抱的阴阳鱼,双鱼之间走成一条S曲线,两条鱼又各画一个黑白不同的鱼眼。 1、以圆为形,圆转不息

太极图外呈环状,此环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球体。圆形比其他形体包含有最大的空间,最多的容量。它的中心无所不在,其外缘又不知所在。它首尾相衔,曲曲相通,且始终一贯,线条流畅。

图形简单,但它灵活、积极,常处于变化状态,体现了自然万物的运动规律。 (1)圆的运动是自然万物的普遍运动形式 从宏观看,太阳、月亮、地球是圆球形,并按圆的轨迹运动;微观看,构成物质的基础分子、原子,以至原子核、电子都是圆形。在自然界,植物的果实是圆的,长寿的动物都与圆有关,如龟类。多数动物在冬眠时将身体缩成一团,以降低能耗,减少代谢。由于圆能分散作用力的方向,故拱桥与拱顶隧道是圆形。圆具动态美。

(2)圆的运动也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肽链的基本构造就呈一双螺旋状态。从人的进化看,脑壳越来越大、越来越圆也就越来越聪明,人的手指越来越长,向外叉开和握紧,都能呈圆形。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因为是圆的,才能顺利流动,以减少阻力。

2、两条鱼首尾交接形成妙合而凝的神态圆代表天象和宇宙,而黑白两条鱼则代表阴阳。阴阳的原意是,山的北坡、河的南岸为阴,反者为阳。后来其涵义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抽象,凡属对立的事物皆以阴阳来概括,如天上的日月、人的男女、动物的雌雄等。 阴阳学说晚于《易》,又溶于《易》。它是代表天下相互对立又统一于一个整体的万物的总代名词。太极图中两条鱼分白与黑,白者为阳,黑者为阴,它们各占一半空间,一边由大到小,一边由小到大,这种形态显示出以下状态。

(1)表示阴阳对立:没有阴,就无所谓阳,反之亦然。两者既对立而又统一于一个整体,只有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才能产生变化,而生成万物。

(2)表示阴阳消长:两条鱼首尾相抱,你进我退,此消彼长。如果我们将其分成八份,就可以明确看出其在不同方位,阴阳各占的空间有别(见图6)。

(3)表示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如正南乾卦,纯阳;正北坤卦,纯阴。随后又是渐变,永不停息(见图4)。

这就是用现代语言讲的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在自然与社会思维的一切领域中的普遍规律。

3、两条鱼的黑白眼显示“阴中含阳,阳中蕴阴”

对立的双方本身又可一分为二。黑鱼有白眼,白鱼有黑眼,显示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代表着物质的内在潜能和新生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规律。

(1)表示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内部,也就是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条件。

(2)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4、双鱼走成一个S曲线

S曲线旁视之为波浪形,俯视之形成螺旋状,它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着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即所谓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包含着丰富的哲理。

三、太极拳与太极图的关系

太极拳是我国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究竟起自何代?创自何人?至今尚无统一定论。从唐代许宣平、宋代张三峰、元末张三丰、明初陈卜和明末清初陈王廷,都说与此有关。就现有史料而论,学者们偏向由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庭创立者居多。但陈氏最初所练之拳,也叫长拳,后又叫十三势,究竟是何时经何人改名刚太极拳,还尚无定论。 太极拳与太极图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印证。 1、太极图是太极拳的理论依据。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易经》之变易、简易、不易之法则和“一阴一阳”“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居、想为主,吸收了儒家的“方圆相生”“中庸”和道家的“贵柔、守雌”“柔能克刚”,以及医家的藏象、导引等理念和方法,而形成“一阴一阳谓之拳”。它借用《易经》中若干概念来阐述自己的拳理与拳法,以增强拳的理论氛围。如以“无极”去说明身体相对静止状态,借用“太极”一词去象征:身体阴阳互动的运动姿态,借用“两仪”去说明动静相间或上下、左右姿势的对称,借用天、地、人“三才”来印证。人体的上中下三盘,借用“四象”来表示人体四肢,借用“五行”去表示行拳过程中的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技法,借用“八卦”来说明拳术中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等主要劲别或四正四隅的八个方位,使整套拳术有理可据,有法可依,并以高深莫测的架式让人们一代一代地探索。 2、太极拳是太极图的生动体现。

为了完整而生动地体现太极图所涵盖的理念,习拳者一招一势地揣摩、体会,使之符合其理和法,一直到自认为练到融会贯通为止。

就阴阳鱼图中所显示的内含量来衡量,在行拳过程中,不论动作如何变化,总要阴阳相依,刚柔相济,试将图作八个等份分开,在不同部位可以刚多柔少或柔多刚少(图6)。但它是暂时的,随着运动的变化,在不断的左右旋转(图8、9)中,总是幅度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而在总饲:风格上,不能偏阴或偏阳(见图5、7),使拳势出现柔弱疲塌或过分刚强,更不能使阴阳分离、对抗(见图10、11、12),而使太极拳完全变味,那就不叫太极拳了。

总之,《易》以论阴阳,《医》以辨阴阳。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讲:“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太极拳以《易》为其理论墓础,不学《易》,也难以体会拳中之奥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