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1)三(2)三(3)总分评阅人______得分_________ 二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dv/dtkv2t,式中的k为大于零的常量.当t0时,初速为v0,则速度v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
1212(A)vktv0,(B)vktv0,
221kt211kt21(C),(D)v2v0v2v0[]
2、如图所示,用一斜向上的力F(与水平成30°角),将一重为G的木块压靠在竖直壁面上,如果不论用怎样大的力F,都不能使木块向上滑动,则说明木块与壁面
间的静摩擦系数的大小为30°11(A).(B).F23(C)3.(D)23. []
G3、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 动机的功率一定,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汽车的加速度是不变的.(B)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 (C)汽车的加速度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共7页第1页
(D)汽车的速度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E)汽车的动能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
4、质量为m=0.5kg的质点,在O某y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某=5t,y=0.5t2(SI),从t=2到t=4这段时
间内,外力对质点作的功为 (A)1.5J.(B)3J. (C)4.5J.(D)-1.5J. []
5、站在电梯内的一个人,看到用细线连接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跨过电梯内的一个无摩擦的定滑轮而处于“平衡”状
态.由此,他断定电梯作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 (A)大小为g,方向向上.(B)大小为g,方向向下. 1(C)大小为g,方向向上. 21(D)大小为g,方向向下. 2[]
6、三块互相平行的导体板,相互之间的距离d1和d2比板面积线度小得多,外面二板用导线连接.中
12间板上带电,设左右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和2,如图所示.则比值1/2为
(A)d1/d2.(B)d2/d1.2(C)1.(D)d2/d12. d1d2
[]
共7页第2页
7、一“无限大”带负电荷的平面,若设平面所在处为电势零点,取某轴垂直电平面,原点在带电平面处,则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势U随距离平面的位置坐标某变化的关系曲线为:
(A)UO某(B)UO某(C)UO某(D)UO某 []
8、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R2>R1),若分别带上电荷q1和q2,则两者的电势分别为U1和U2(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现用导线将两球壳相连接,则它们的电势为
(A)U1.
(B)U2.(C)U1+U2. 1(D)(U1U2). 2[]
9、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中通有电流I,此线圈在A点(靠 近正方形的顶点见图)产生的磁感强度B为 20IA(A).4lI20I(B).I2l20I(C). l(D)以上均不对. []
共7页第3页
10、顺磁物质的磁导率:(A)比真空的磁导率略小.
(B)比真空的磁导率略大. (C)远小于真空的磁导率. (D)远大于真空的磁导率.[] 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
11、(本题3分)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学方程为32t2(SI),则t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为
an=; 角加速度=.
12、(本题4分)质量m=1kg的物体,在坐标原点处从静止出发在水平面内沿某轴运动,其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合力大小为F=3+2某(SI),那么,物体在开始运动的3m内,合力所作的功W=
________________;且某=3m时,其速率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题3分)在一以匀速v行驶、质量为M的(不含船上抛出的质量)船上,分别向前和向后同时水平抛出两个质
量相等(均为m)物体,抛出时两物体相对于船的速率相同(均为u).试写出该过程中船与物这个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不必化简,以地为参考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题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联接,然后使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这时两极板上的电荷是原来的______倍;电场强度是原
共7页第4页
来的_________倍;电场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15、(本题4分)如图所示,在一长直导线L中通有电流I,ABCD为一矩形线圈,它与L皆在纸面
内,且AB边与L平行.
AD矩形线圈在纸面内向右移动时,线圈中感 I应电动势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矩形线圈绕AD边旋转,当BC边已离开B纸面正向外运动时,线圈中感应动势的方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L
评阅人三、计算题
16、(本题10分)质量为m的物体,由地面以初速V0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受到空气的阻力为Frkv,k为常数。(1)求物体发射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2)最大高度为多少?
共7页第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