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好走旅游网
・3l75・ 第3O卷第3期 2017年6月 当代临床医刊 Vo1.30 N0.3 Jun.2017 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朱大伟 (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400) [摘要]目的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从医患关系的定义、现状、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 等方面入手,对医患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对策。结果提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结论构建和谐医患关 系需要医患双方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对策 DOI: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97 文章编号:2095----9559(2017)03—3175—02 1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最基本的人际 关系,是患者基于自身的疾病状况,为提高健康水平 选择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履行职责为患者提供诊疗服 务,医患双方为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而形 成的一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医患关系现状 2009年3月17 Et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 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 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 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 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虽然国家做出了众多 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医患关系仍然持续 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加。 2.1社会因素 2.1.1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目前还不够健全,部分群体 自身承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由于医院属于部分自 负盈亏的单位,同样需要生存和发展,因此诸多较为 先进的检查设备也随之配备,药物治疗方面也更加完 善,但是同样伴随而来的就是高额的检查费、药品费。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虽然目前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不 断扩大,但是和城镇居民比起来,报销比例仍然偏低, 所以当面临如此繁多的检查费、高昂的药费时,难免 会出现心理上的抱怨,随时可能爆发出不满的情绪, 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线。另外,我国的医疗资源过度 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从而导致大医院患者多、医 务人员压力大,患者到大医院就医在挂号、排队、看 病、取药、住院等方面,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满意的问 题;而医务人员由于负担重、压力大,有时情绪不冷 静,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2.1.2社会法律制度有待完善。我国在维护医患双 方利益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使得一些医疗纠纷处 理不当,尚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维护医护工作者的法 律、法规。目前,患者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使得在出 现辱骂、殴打,甚至是对医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出现威胁 等事件后,也仅仅是简单的赔礼道歉,或不了了之。 2.2医方因素(1)部分医院在行风建设方面存在违 规违纪的现象,如“红包”、药品回扣等问题,医疗卫生 机构在行医过程中通过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方式变 相创收。部分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善,对 患者的问题不够耐心,语言生硬,态度不好。另外,部 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漏诊、误诊、操作失 误等都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2)医务人员因素导 致医患纠纷还表现为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综 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强。不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打错 针、发错药。②不注重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不及时与病 人及其家属沟通,且缺乏沟通艺术和技巧。③“告知义 务”和“保护l生医疗措施”掌握和把握不当。④“心有余 悸”,害怕造成纠纷的“心理障碍”导致推诿病人。⑤医 院之间、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矛盾或对同一病人的 观点和解释口径不一致或相互贬低 。 2.3患方因素 2.3.1患者申诉和维权渠道不畅通。现在医患矛盾 之所以激烈,还在于患方找不到快捷有效的解决途 径。目前,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主要解决方法有3种。 (1)双方协商解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私了。 (2)方式是卫生行政部门调解,但是由于卫生行政部 门与医疗机构的特殊关系,使人们对其公正性表示怀 疑。(3)解决方式就是诉讼,患方觉得这种方式费时、 费力、成本高,结果难预料。因此,患方容易采取过激 行为,使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通过“医闹”迫使医院 作出让步,息事宁人 。 2.3.2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患者将就医行为简 单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无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 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项工作。有些患者对 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是花钱看病就应该治愈,根本 不听医生关于病情变化、发展的解释,产生不满情绪, 在医院闹事 。 3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 3.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多元化投 资机制首先要加强政府的财政投入,尤其是政府财 政要重点放在医院管理、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等人民 群众急需改善的方面。对于重点领域、高风险、治愈 性低的疾病进行重点保障,减少医生、患者及患者家 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要重点保障医护人员的合理性 收人及工资水平,建立多方面的筹资渠道,实现社会 ・3176・ 当代临床医刊 20l7年 与政府的合作共赢 。 3.2完善立法,依法处理医疗纠纷要建立健全法律法 规,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其亲属难以接受已经发 生的现实,情绪会比较激动,会出现过激的言语,更有 甚者会出现过激行为,此时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程 序来引导医患双方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法律是不偏袒 任何一方的,它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3.3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 执业行为,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 耐心、细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可以很有效地防范医患 纠纷的发生,多一份关心、多一句体贴的话语,少一些 冷、硬、顶、气等态度,会使整个诊疗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医疗执业行为,杜绝诸如红 包、回扣等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加强医院管 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医疗工作 制度和医疗安全措施,严防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4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还需要患方的理解和 主动参与作为患者应当有科学的就医心态。医学是 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达到尽善尽美,患者应当实事 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医务 人员尽管做出最大的努力,可能依然回天无术,患者 应当了解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增强对 (上接第3148页) 医务人员和对医疗工作的信任、理解、包容,与医生并 肩战斗,共同战胜疾病。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现阶段状 况不容乐观,医院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研究解决 医患矛盾问题的措施、方法、路径,规范医生的诊疗行 为,确保医疗质量;患方也应该信任医务人员,遇到问 题尽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需要 医患双方共同参与,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医 患关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祚海,秦玉明.对当前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J].卫生软 科学,2011年25卷06期:399—401. [2]马媛.新时期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首都医 药,2012年l0期:10—11. [3]Fortunato Cristobal,Paul Worley.Transforming health profes— sionalsedimation[J].Lancet,2011(377):21—24. [4]李乐乐,张丹.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 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5年28卷06期:11—13. [5]张一奇.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建立与评 价一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管理, 2OLO(2):9—11. 收稿日期:2016—05—09 2.3.1部分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患者在产后一段时间内 病情可能会恶化,因此在产后1~2天内还需要继续 注意监护肾脏病情,并及时作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 2.3.2妊高症孕妇的再发生率为12%~51%,在下次 妊娠不一定再发生,但属于高危人群,因此下次妊娠 予以重视并随诊。出院后产褥期仍需继续监测血压, 以了解身体康复的情况。 (上接第3179页) [参考文献】 [1]付晓霞.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10, 3l(9),110—111. [2]刘书伟.抢救双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并发心衰1例的护 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80. [3]刘春霞,周磊,邓红梅,等.妊娠合并慢性肾炎3例.中国 误诊学杂志.2005,5(7):1381—1382. 收稿日期:2016—08—15 致使患者出现低血压。同时可能与体位变动,血容量 不足或因麻醉药阻滞神经后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有关。 也与高龄患者心脏有疾患和心血管调节功能差有关。 因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当血压下降较基础 血压低10%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快输液速 度;当血压下降较基础血压低20%时使用升压药物, 或暂用PCEA。 2.3.6瘙痒高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翻身次数少有 关;而硬膜外导管脱出导致镇痛失败,与病人出汗,术 后无痛而翻身活动范围大或肥胖者皮肤组织疏松导 管易移位有关 ]。同时麻醉药可逆性阻断感觉神经 触觉,并使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瘙痒。轻度瘙痒时于停 用镇痛泵24 h后逐渐减轻并消失;瘙痒严重时防抓伤 皮肤,并按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如血压较基础血压 低20%时,可给予快速补液,按医嘱给予升压药静脉 注射,如无效时,应立即停用镇痛泵。镇痛期间,对于 高龄患者最好采用24 h动态心电监护,以便观察血 压、脉搏等情况。 疼痛的减轻和切口的愈合是很重要的,镇痛泵也越来 越为人喜爱 J。但镇痛泵带来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 忽视的,尤其是对于带有一定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 很小的术后护理不当都可能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 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全面而细致地对病人进行 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皮肤护理、镇痛泵管道护理等, 做到预防为先。只要我们尽最大能力去把护理工作 做好,对于术后留置镇痛泵的高龄患者,相信其不良 反应的出现机率也会愈小。 [参考文献] [1]艾菊香.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 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9(26):308—309. [2]陈春梅,周丽华,高姣姣,等.镇痛泵用于开胸术后效果的 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院,2010,lO(7):102—103. [3]李燕,高飞.自控式镇痛泵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护 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2):50—52. [4]张红丽.谈88例骨科手术后患者使用镇痛泵的护理效果 [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2):133—134. 收稿日期:2016—05—06 3小结 在普外科手术中,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对于病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