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的三维解读——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视角

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的三维解读——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视角

来源:好走旅游网
总第314期 竹叙又c‘ Tota1.314 2015年5月(中)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May 2015(13) 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的三维解读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视角 程 凯 (广东女子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14—0077—03 摘要 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职业院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绕女性的内涵与专业需求来展开,因而其育人环境与其他 要构建高职女校优质的育人环境,在认识论纬度上须对高 院校相比,在具有共同特征的同时,更多的是具有体现女性 职女校育人环境特色有正确的认知,在价值论纬度上须做 特色的教学育人环境氛围和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特质。 到“以生为本”,在实践论纬度上要探索改善高职女校育人 女性高校的建立和发展并非仅仅是招收女生那么简 环境的路径依归。只有不断改善和优化高职院校育人环境, 单,从国内外女性高校的成长发展历史及其比较而言,一般 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 公办院校都具有依托行政主管单位的背景,如妇联系统创 关键词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 办的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Three Latitudes Explanation on Women’S Polytechnic 和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也有本科院校为了适应高等教 College Education Environ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育大众化和女性就业发展的需求而创办的学院,如同济大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Hege//Cheng Kai 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创立的女子学院。从国外的女性高校来 Abstract A good education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 ̄ant role 看,其专业设置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综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technic colleges.To construct an ex— 合化模式”,主要是为了适应日本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 eell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s, 知识密集型转变的需要;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现成专 we should have a correct cognition on the features of education 家”模式,培养的是精通业务知识的专家;三是以美国为代 environment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and take student-orientation 表的“知识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 as the values,and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envJ— 变化迅速的人才需求,加强专业调整的灵活性而形成的。[11 ronment in polytechnic colleges.Only under this condition CI ̄'1 在女性院校招生政策中,绝大部分都是招收单一女性学员, we provide better suppo ̄environment for higher quality female 只有个别院校招收少量男生,因而女性院校单一性别的存 talents. 在构成了她们育人环境最明显的特色。但她们各自的育人 Key words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s;education environ— 宗旨又略显差异,如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建校以来以唤醒培 ment;ways 养女性所具备的潜在力量和品行兼备的女性领导者为己 任。”日而中华女子学院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妇女发展、性别与 优质的育人环境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 政策分析、性别与文化传播、女性学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体意识的塑造、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不 的综合型的专业人才。广东女子职业学院旨在“面向女性群 可忽视的影响,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在我国的高校 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女性人才”。因而她们的育人环 体系中,女性职业院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其数量 境便围绕着女性人才培养宗旨呈现出体现女性特色的特 相对较少,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 征。如在校园文化环境上,突出各行各业杰出的女性代表来 其长远发展和育人环境却面临着比其他院校更多的挑战与 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在女性生活环境上,充分 困境,如何促进和提升高职女校的育人环境,为其整体发展 考虑女生的特点来满足她们生活上的需求;在教学环境上, 提供动力与支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执行上更值得研究和 设置一系列以女性为主题的课程和开设形式多样的讲座, 探索,也更具有时代意义。 满足女生学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开设的有关女性课程中,必 1认识论纬度:高职女校育人环境特色的认知 修类课程“女性学”、“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女性文学影视 在我国高校体系中,女性职业院校是其中一道靓丽的 欣赏”、“女性文学欣赏”、“女性心理学”、“女性的法律保 风景线,由于其生员构成是单一的女性性别,在其教育理 护”、“职业女性形象设计”、“女大学生成才学”及其他女性 念、院系生成、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特色等方面都是围 类讲座。社团及协会组织有103个,参加社团的学生超过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女子职业学院2012—2014年女性专项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A201202。 作者简介:程凯(1972一),男,安徽怀宁人,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 3000人。社团中含有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科技、文化娱 乐、体育竞技、文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涵盖了目前我国高校 群体女生的保护、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教学中“以学生为 中心”的过程设计、学生社团的服务、就业的多渠道帮助等 方面,都是“以生为本”价值理念的多元体现。江泽民同志曾 指出:“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 学生社团设置的全部类型,以文化体育类和社会实践类社 团居多,符合学院以女生为主的学生构成和专业设置等特 点。女院的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 力。如女性学协会、心理自助协会、绿意环保协会、手语协 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 起来,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 境。”【句只有这样的立体构建、多元体现,高职女校良好的育 人环境才能创建出来。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在这些方面进行 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赞誉, 会、巾帼志愿者协会、微博协会、“触动心灵”话剧社、怡香茶 艺社、系部模特队、梵缇拉瑜伽社、塔内暖阳义修队等极具 特色的学生自治组织。 2价值论纬度:“以生为本”是改善高职女校育人环 境的核心 人的生活与成长离不开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 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口】人对环境的依赖或重塑同样也 显示出人与环境的双重关系。就我国高校与学生培养的环 境来说,其外部环境主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技发展、 传统文化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内部环境则受到教育理念、教 育体制、管理体制、教育资源及学生主体自身等因素的影 响,高职院校也是如此。但由于职业院校历史相对较短,在 育人环境及人文积淀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这就使职业院校的环境建设显得更加迫切。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 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 观的核心,对高校来说,就是要求“以生为本”,加强对学生 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并引导其健康发展。“以生为本”的教 育理念要求把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 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主 动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树立起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 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 高校追求的目标之一,希望通过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 的人,达到马克思主义自我实现理论中所规定的内涵,满足 每个人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需要,同时使人的需要和愿望 得到满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此,现代职业院 校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在于把学生从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在于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课程专 业的自由选择、个性发展的自由追求和个人创造能力的培 养,更要重视“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认识到学生不仅是受 教育者,而且也是参与教育、体现教育价值的主体。”目 对于特定对象的高职女校来说,在落实“以生为本”的 教育理念中,更应做到思想上重视,实践上落实,行动上体 现,制度上保证,监督中加强,以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理 念。如在具体的校园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针对女生生理、心 理健康的关照和引导、食宿方面的优化与人性化管理、弱势 78 因而近些年的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百分之百。 3实践论纬度:改善高职女校育人环境的路径依归 3.1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是育人环境的基础 物质环境作为人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对于人的成 长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个人活动总是归置于一定 环境之内,并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对于高校来说,物质环 境,是学校的客观自然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硬环境”,具有 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同虽然它对教与学的影响不 是第一位的,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独特的校园物质环境能 够促进人文环境的发展,并成为吸引师生的原动力之一,如 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复旦大学的光华楼等,吸引众多学子慕 名前往。校园建筑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体现的并非仅 仅是物态性展示,实际也体现着一所高校独特的审美价值 和追求目标,反映着学校的治学理想,给学子们以人文的熏 陶和潜在性的导向,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上须从本校的办学 育人理念、价值导向和专业特色的实际出发,才能构建良好 育人环境的基础。但由于我国高校在扩招过程中面临人数 激增的压力,校园建设从匆匆设计到仓促完成,留下了不少 遗憾,导致大楼已存在,内涵却缺乏。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 新建时大多如此。但作为高职女校,在构建物质环境时应充 分考虑到这一点,使之能体现幽雅、优雅和高雅的气质,也 能展示时尚特征。这种各类教学文体建筑设施构成的物质 环境,既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师生的自豪感与凝聚力,也能 促进美育修养和心理健康,积极影响她们的行为规范和人 格培养,是女生们理想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3_2提升校园“人文环境”是育人环境的重点 校园环境作为教学育人的场所,实际是一个综合性的 系统。其中以“人文环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它本身即是社 会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承载着人文关怀,是校园主体 的创造活动以及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所创造的对人们具有 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圈因为高校教 育的目的不仅仅使学生学会技能,服务社会,它更重要的目 的是“使人性变得完美,不是靠消除人性,而是要为人性添 加一些超越自身的东西,并指引它瞄准比自身更高的目 标”,【9]即大学教育既要重视职业技能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更 要重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实践落实。美国教育家杰克 逊把充满“人文环境”的校园文化看做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 非学术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因为由师生员工和校园景观 总第314期 2015年5月(中) 钟叙又f‘ The Science Edn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1.3 14 May 2o15(B) 等众多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校园文化在与学校师生员工 及外界社会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过程中,常常强烈地表现 出调节约束、集体意识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㈣而这些功能 都是以育人为中心的,对人的关注是人文精神的要义所在。 但在我国新世纪的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发展中,教育功利 貌。”㈣每所高校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积淀和专 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那些良好声 誉的特色学校在竞争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高校的特色在 长期的积淀和发展中会以一种“特色环境”展示出来,增强 它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这种特色环境可分为隐性特色环境 和显性特色环境。前者包括独特的办学思想理念、人才目 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教育管理者和师生共谋性地把知识的 传承转移到实用价值上,而对人文精神和人格发展不够重 视,导致“社会上普遍注重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l1】这一 标、校园精神风貌,后者包括独特的校园建筑设计、优秀的 教师群体、优质的专业课程等。很显然,从吸引人才和培养 人才的角度看,两者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大学特色环境 点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诸多职业院校高喊的 口号就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并把这一原则贯彻到课程 标准、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估中,工具理性已充分 体现,但承载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性却严重缺乏,这也是导致 职业院校人文精神不够丰满的原因之一。加上职业院校大 多历史较短,新建校区后虽有大楼,但承载和体现人文精神 的附加设施仍然欠缺,老师奔波于新旧校区,课后即离,师 生之间离多聚少,仅有年轻辅导员跟班值守,人文交流非常 稀缺,工具性实用交流普遍增多。因此,职业院校要提升育 人环境,夯实人文环境是重要基础,是高校育人环境中不可 缺失的品质。对于高职女校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女生“自尊、 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宿舍、教室、走廊展示各行业优 秀女性的事迹,激励她们健康成长,同时,开设女性学的系 列课程,增加专业知识和素养,在实践环节可邀请女性代 表、专家学者亲面座谈,感知女性的社会与家庭职责,使她 们在人文交流的环境中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3.3构建校园“制度环境”是育人环境的保障 高校作为一种学术组织或事业单位,其本身的运行发 展需要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制度不仅是正式的、理性化的、 系统化的成文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非正式的、非理性化 的、非系统化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如道德、习俗等,它是一 系列权利和义务或责任的集合,㈦体现的是以规则为核心的 规范性文化。而大学制度是“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 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的一系列制 度安排及运行机制。”㈣在具体的制度内容及分类上,虽然角 度不同有不同归纳,总体上包括学校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 和管理运行制度,这些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将直接决 定着高校的育人环境和办学质量。因为良好的制度环境,不 仅体现一所学校管理水平,为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提供规 范性保障,更能体现它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宗旨,起到凝 聚人心,奖优罚劣,保障学校稳定有序运行的成效。作为高 职女校来说,由于具有法人实体及事业单位的共同属性,在 这方面与其他高校一样也具有建设制度环境的共同职责, 但在更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上,必须考虑到单一性别构成 的要素,如宿舍管理条例、学生社团活动、实习见习实践和 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出适合女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3.4彰显校园“特色环境”是育人环境的品牌 所谓大学特色“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 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 的形成,不仅有内在的思想和理念来支撑,也有外在的社会 环境来影响,是在决策层、主管层、社会各界及师生共同努 力下形成的,是从微小到显著、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现状中,职业院校比本科院校发展略显艰难,特色环境一 旦形成,也会发挥较大的优势,成为有影响的资源甚至品 牌,甚至会成为隐性的有影响力的文化课堂,当它成为一个 文化符号传播时,它对学校的显性效果就会彰显出来。对于 高职女校来说,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 目标,独特而优美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 貌以及-- ̄tL优秀的教师,特别是女性系列的专业课程所形 成的整体特色环境,是增加它在社会上显著影响的重要标 志,也是它优化育人环境中的一个响亮品牌。 参考文献 [1]罗婷.特色是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法宝【J】.当代教育论坛,2005 (3):78. [2]百度.http://baike.baidu.com/link?ur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3. 【4]刘向信,等.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8:74. [5]秦小云.大学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 大学出版社,2007:123. [6]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53. [7]蒋云尔-亩等院校育人环境自议【J1.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1):13. [8]周保平.高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2):1 15. 【9](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2001:43. [10]刘向信,等.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8:13. 【11】秦小云.大学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M].青岛:中国海 洋大学出版社,2007:129. [12]宋旭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三个层次叫.辽宁教育研究, 2004(10). [13】高桂娟.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时机与紧迫性【J].教育与现代化, 2003(2). [14】苏智先,等.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163. 编辑石婷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