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改 实 验 总 结
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欣喜地发现后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相同的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学得更加轻松。现把一学期来实验的做法及效果简单介绍一下:
一、我在实验中的一些做法:
1、调查研究,确定研究对象。
我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及各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我发现家长心理本身就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教育方法不妥,我在调查后发现这些家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且比正常家庭要高出20%,这些学生性格自卑、孤僻、自信心差,情绪不稳定,退缩、敌对、抑郁等。显然这些异常心理的原因与学生所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同学好友的取笑,教师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都将是加重孩子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引起后进生心理障碍的外在客观条件。从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要促进后进后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儿童主动改变内因,并积极帮助他们适当改善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注意课堂良好的心理气氛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新知,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学法指导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兴趣,增强信心。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学生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3、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架设沟通心桥,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心理。
班级成立 “ 心语”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搭建师生沟通桥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自我,对待成功,挫折等,指导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及时矫正学生不良的心理。
经常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开展画画比赛、朗读比赛、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欣赏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通过辅导,他们有的从自卑中走出,走向自信;有的从抑郁、急躁中走向乐观、冷静 ……通过以上活动,加深了与学生的沟通,加强了对后进生的理解,温暖了后进生的心灵,树立了后进生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同时,该课题的研究带动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具体体现如下:
1、后进生的心理更健康了。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长的反映材料中了解到这些后进生(1)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明显提高。(2)与人交往的态度明显好转。(3)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4)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态度好转。
再看看一个学习后进的学生的心理话:在同学、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做个坚强、
自信的人,我会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成为学习生活的强者。在学习上,我会牢记老师送我的三个字“我能行”,发奋学习,不断进取,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2、家校协同的力度不断增强。
从家长的反映看,通过学习、座谈、家访等交流,普遍提高了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他们深感责任的重大。一位家长在交流中反思:过去,我都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教育,和孩子间有代沟。现在我注意以启发和循循善诱的方法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且以鼓励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
三、存在问题
1、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后进生家校联系面不够广。
2、对学生调查量能力有限。
3、在平时的实践中,不能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