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来源:好走旅游网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大动脉之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市政道路质量的好坏,表明了一个城市文化生活的品味,体现了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市政道路是否畅通、平整,是体现城市硬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应从设计、路基、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到原材料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减少市政道路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路基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施工质量对路面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施工场地相对狭小、交通流量对施工的影响相对较大、施工技术较为复杂等都影响到路基的建设。

(1)原材料

路基材料的选择以塑性指数10-20的黏性土为宜,其他砾石、碎石进行选择时,注意其压碎值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水的选择,可供引用的自来水可直接使用外,其他比如江、河等水源。必须经过检测试验,合格达标后才能使用。填土的选择,路堤的强度必须足够均匀,防止路基下沉,所以带草皮的土、腐殖土、表层土或不符合要求的土禁止填入路基。

(2)下承层

下承层在路基施工中的验收指标有很多方面,包括宽度、纵断高程、边坡、压实度、横坡度、中线偏差等等,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另外,可以通过适当的洒水湿润的方法实施清扫工作。

(3)分段施工

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保证路基避免不均匀的沉陷现象,应采取分段施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比如纵向搭接的两段交接处的施工,填筑部分时间如果错开的话,按1:1的坡分层留台阶进行先填部分的填筑;如果同时进行

两个部分的填筑,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的方法,其搭接长度应大于2m;如果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必须进行加固处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可用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和水、或者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施工。

(4)分层填筑

压实度会影响到日后的使用,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标准,所以在施工中,采取分层填筑,保持每一层土的厚度均匀、含水量达到碾压标准,每一层都要压实,符合压实的规范标准。

2、水泥碎石稳定层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市政道路工程使用最广泛的是水泥碎石稳定层技术,其适用在大交通重轴载道路的基层,具有板体性好、强度高、水稳定性强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出现表面起皮松散、压实时发生龟裂等不达标的现象,这是由于搅拌不均匀、混合料级配不好、含水量不好引发的,导致其压实度和平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道路质量。

(1)拌和及运输

保证拌和料符合使用标准,具有最佳的含水量,拌和前需根据设计的配比要求,对拌和料过秤,并通过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和,然后通过翻斗车运输到施工场地。

(2)碾压

保证碾压的平整性,稳定层的摊铺施工需一次完成,摊铺厚度达到水泥碎石稳定层压实系数的1.3-1.5左右。将混合料平整的摊铺后,要立刻通过机械进行压实,压路机采用8-12t,碾压次数超过6次,碾压速度方面,前两次1.5-1.7km/h,以后2.0-2.5km/h为宜。从路的两侧往中间碾压,两边经过2-3次碾压之后,逐渐向中心移动。具有坡度的路面,碾压应从低处向高处进行。

3、混凝土路面

(1)原材料

路面建设所有应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成品、以及设备,都必须是合格产品,并且具有出厂的检验报告和质量合格证书。其使用的工程项目名称、进场日期、规格、数量、经办人签名和原件存放点必须标注清楚,并对原材料进行送检,尤其是钢筋、水泥、砂石料等工程建设所用的主要材料,进场时要求进行复检试验,现场有监理人员见证,保证所用材料符合标准,保证原材料的真实性。混凝土路面使用的水泥的强度和其他指标有着严格的标准,必须达到CJJ1-2008中规定的 3d和28d龄期的强度。砂石料等相关地方材料需进行级配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含泥量的检测,选择固定的、可靠的优质的砂石料场,其

各项指标都要符合级配范围和技术要求。

(2)混凝土

混凝土的搅拌站要选择适合的位置,布置要合理,即紧凑、减少用地,又能够满足储运、供电、供水以及钢筋加工等方面的使用需求,混凝土拌和物的配比、计量要符合要求,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注意材料的实际情况和用量。根据试验和要求对投料顺序、搅拌时间进行控制,尽量通过强制立轴式或者双轴式搅拌机进行搅拌,花费最短的时间,保证混凝土的搅均匀,拌和物搅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3倍。混凝土的摊铺施工中,注意基层的平整、润湿和钢筋的设置,同时注意模板的位置、间隔、高度、润滑、支承的稳定情况,混凝土摊铺之后,立即振捣密实,防止共振现象,严格控制振动时间,整个过程期间,灌注模板的变化,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混凝土初凝之后,则禁止振捣。

(3)接缝

接缝处理包括纵缝、横缩缝、胀缝等形式。通过平缝加螺纹钢筋的拉杆来进行纵缝的处理,拉杆的位置保持在板厚中央。通过假缝形式进行横缩缝的处理,缝宽3-8mm,压入缝可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或者结硬后进行做出或者锯切。通过真缝形式进行胀缝的处理,缝宽保持20-25mm,保持与路中心线的垂直,用嵌缝料灌注缝隙上部,胀缝板设在缝隙下部。

(4)养护

养护也是保证混凝土面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施工结束应采取成品的保护措施。可用潮湿的麻袋进行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需超过14d;雨季施工则搭棚施工;采用角钢等进行阳角拆模后的保护,严禁人员、车辆通过。养护作业完成之后,及时的进行缝槽的填补工作。填缝前先将缝隙清理干净、保持干燥,灌缝的深度保持30-40mm,结合当地实际的温度调整嵌缝料的灌注高度,一般冬天应稍低于板面,夏天应与板面持平。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1、确定建设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核心

由众多的建筑商分包承担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任务,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事关城市建设的发展,其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项目管理工作责任非常重大。因此,一定要确定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管理领导地位,其作为建设过程中的总规划者,汇集人力、物料等资源,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领导者,要尽到监管职责。

2、建立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市

政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一般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关键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使用后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

3、加强施工现场的跟踪检查

开工前检查的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其次,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组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施工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

4、做好监理工作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但个别人仍然对监理工作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使得监理市场始终存在着一些影响该行业发展的问题。因此管理部门加强对工程监理工作的认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工程质量监理,从而达到强化质量控制和承包人自检体系,预防工程质量通病,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成本和使用寿命。因此,要注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永波.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J].企业研究,2010(16),109

[2]唐开勇.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167-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